感受和了解了法国高等教育的一些侧面之后,记者发现,在这个传统欧洲强国温柔、浪漫的面孔背后,其实有着坚实的科技“底色”。
法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特征之一是,既注重科学的基础研究,又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一位在图卢兹三大天体物理与行星学院攻读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与在国内时的感受有所区别,在法国,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学生,都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在法国学习的心态与在国内时也有所不同,“在国内读研究生的时候,搞研究、做实验,很多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奔着发表论文去的。在法国虽然也有这样的目标,但这个目标相对弱化,研究的初衷是想要弄清一个问题,哪怕结果是错的,也想弄清楚为什么是错的。”他觉得,这对培养长远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本身都更有好处。
在务实方面,法国人也做得很“极致”。不得不提法国独特的“工程师教育”。在法国,“工程师”可不是中国人所熟悉那个职业或职称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培养体系完整的文凭,在中国被认证为硕士学位。包含“工程师”教育在内的精英教育体系,据称由拿破仑创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克服传统的综合性大学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目前法国共有高等工程师学院250余所,每年培养近3万名工程师。令人惊叹的是,在工程师教育体系存在的200多年间,培养出了密特朗、希拉克和若斯潘等杰出的国家领导人和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很多人戏言法国是“工程师治国”,这也不无道理。更重要的是,“工程师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正是法国工业化经济的基础。
“工程师”教育非常重视实践,并与市场高度接轨。许多学校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共同协商课程设置,并聘用企业工程师任教,学生也可以通过实习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生产。
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申请制,要进入工程师教育体系,必须经过竞争性极高的选拔考试。法国学生要想进入工程师体系学习并非易事,大多必须接受至少2年的预科教育,才有可能挑战“工程师”选拔考试。
对于国际学生来说,要进入工程师教育体系,付出的努力会更大。在法国国立高等航空航天学院就读工程师项目的中国留学生郑凯,读本科期间来法国交换学习时,对“工程师”教育体系心生向往,便开始备考。数学、物理、语言是必考科目,那段备考的日子,用他的话说如同“再念一个高三”。中国学生如果想进入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就读,自行学习语言、备考之外,通过国内一些高校的中法合作办学项目进行一些前期学习,可能增加胜算。据悉,在中国教育部施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等高校,已与法方合作开办工程师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