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做事,最讲究师出有名。有人拉大旗作虎皮,自以为打着正当的名号就可以无拘无束。谁知道,幌子再大,也蒙不住人们雪亮的眼睛。
以节约之名欠薪
剁手的“双十一”还没到,重庆一家公司的员工就提前“保住”了双手。
您先别急着羡慕他们。这些员工告别“买买买”,不是因为惊人的毅力,而是由于公司门前贴了一则白纸黑字的告示——“远离‘双十一’,节约用钱为荣”。
为了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该公司特意制定了配套措施。操作方法很简单,就是把本该11月10日发的工资延迟到12月底发放。
面对记者的质疑,公司总经理痛陈自己的血泪史。他去年“双十一”买了1.9万元的商品,其中有一台8000多元的电脑,“开机次数不到十次”。所以,虽然听到一些抱怨,总经理还是希望员工能够理解“良苦用心”。
关于“双十一”冲动购物的讨论已有多时,有企业愿意为此修改制度,足见为员工权益操碎了心。可如今消费方式日新月异,员工要是一门心思想购物,还怕找不到赊账的工具?
更何况,员工都是成年人,个人财产怎么处置,公司根本无权干涉。为防员工“剁手”暂扣工资的公司,并不比没收孩子压岁钱的父母更高明。
以节约为名缓发工资,既不可行,又不合法,难怪有人认为公司只是想找个借口欠薪。尽管总经理一再声称“从不拖欠工资”,但他似乎很难回答出,防止员工“剁手”而迟发的工资,为何选在12月底那段节日扎堆的日子发放。
以慈善之名诈捐
最近直播间里刮起了一股公益风。平日热衷喊麦的网红主播,突然扛起了社会责任的大旗,一窝蜂地冲向四川大凉山。
有了种种前车之鉴,观众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这别又是打着慈善旗号的圈钱行为。可看看直播视频,主播站在泥泞的土地上,将一叠叠百元大钞递给当地村民,似乎找不到任何破绽。
主播去做好事,粉丝自然倾力支持。除了刷满屏幕的礼物,主播还得到蹭蹭上涨的粉丝数,怎么看都像引领了“互联网+慈善”的新潮流。
可惜另一段视频的出现,再次刷新了人们的三观。钞票在村民手中只停留了几分钟,直播一结束,就被主播一一收回,彻底成为这场伪慈善秀的道具。
不得不佩服,这些主播真是生财有道。网络上假借慈善的名义,博取粉丝的爱心与注意力,现实中紧捂住自己的钱袋子,生怕真把善款捐出去。
面对网友的指责,主播纷纷坐不住了,有的选择“封号道别”,有的宣称自己“已喝84消毒液入院治疗”。似乎只要离开舆论场一段时间,就能让公众淡忘诈捐的事。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时间并没有抹去人们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担忧。直播诈捐的“新玩法”,必将又一次透支人们对慈善的信心。
以辛苦之名收费
陕西绥德中学的一些家长感觉落入了连环套。他们先是被通知务必参加孩子的成人礼,后又被提醒在成人礼之前的家长会上,每人至少交500元。
与涨势喜人的物价相比,500元倒不算个大数目。可家长搞不清楚,不说是补课费,也不给开收据,这笔钱凭啥收?
负责收钱的高三年级家长委员会表示,学校老师辛苦了两年多,下限500元是按照老师补课的时间计算出来的。家长交钱的登记表上,也明明白白地写着“家长助学助教捐助名单”。看起来,怎么都像是个别家长体谅老师补课辛苦,自发组织了一场“捐助”活动。
但交钱的家长却满腹狐疑,当时班主任、老师都在现场,不交钱的话,很难想象老师将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没有学校的暗中授意,高三年级20个班的家长委员会不约而同想起给老师“捐款”,也委实太过巧合。
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毕业班老师不辞劳苦参与补课,的确是为学生负责的表现。于情于理,家长都理应道一声“辛苦”。可有人干脆把家长心理上的感激,硬是转化成了一沓沓钞票。
近几年,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规范教育收费,却总抑制不住某些人巧立名目的歪心思。此次“辛苦费”的出现,没准是教育领域乱收费的又一大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