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这一次,我们不为荣誉而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茜 李师荀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10日   12 版)

    武警部队首届“巅峰”特勤分队尖子比武竞赛中,“居民地搜剿战斗”课目比赛前,特战队员列队做准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建泉/摄

    一名武警特战队员正在进行“不同距离步手枪快速射击”课目比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建泉/摄

    武警部队首届“巅峰”特勤分队尖子比武竞赛中,“居民地搜剿战斗”课目比赛时,评判员在监控室密切观察特战队员的一举一动。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建泉/摄

    “听说刚才有人打了满分!哪个队的?!”

    燕山深处,“不同距离步手枪快速射击”课目比赛现场,枪声不绝于耳。出发、枪弹结合、S形跃进、卧倒、子弹上膛!“啪!啪!啪!”参赛队员需要在60秒钟消灭100米内的4个目标。有人让快速翻起的实物瓷盘靶应声炸得粉碎,也有人全部脱靶。

    猎鹰突击队的突击手于珍鹏就是那个打了满分的人。“一枪一个目标,我知道肯定能中。” 他极为自信。

    在11月6日开幕的武警部队首届“巅峰”特勤分队尖子比武竞赛上,鲜有人像于珍鹏这么自信。这次,前来参赛的包括雪豹、猎鹰突击队在内的49个单位的392名特战尖子普遍认为“课目设置太难了”。

    “会者不难,着重在练。”此次比武课目设计的主要参与者、武警部队参谋部情报局局长张晓奇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

    “首战用你,你能胜吗?”

    张晓奇说:“这次比武是一场开卷考试。”

    比武前一周,2.5万多字的比赛实施细则发到于珍鹏手上,里面包括各个项目的考评意图、竞赛条件、着装携具、实施方法等。他说:“看到这个我们就知道有多难了。”

    两公里武装越野射击、对抗狙击、居民地搜剿战斗、夜间掏窝斩首等19个比武课目全部带战术背景,实战导向突出。

    近年来,国内外反恐形势严峻,前来参加比赛的队员是能够“代表中国反恐最高水平”的“尖刀”人物,张晓奇要试一试“尖刀”到底有多锋利。

    所以,此次比武不是一场单纯的竞技,而是模拟实战环境的摸底测试。“竞技比的是运动员,而比武考的则是战斗员。”张晓奇说。

    但绝大多数特战队员在测试的第一个课目——“两公里武装越野射击”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深山提前进入凛冬,山风呼啸。参赛队员配戴步枪和手枪负重13公斤奔袭,他们必须在9分钟30秒内,赶在终点的目标瓷盘头靶显靶之前完成两公里起伏山路越野,否则连目标都看不到,更没有机会开枪。

    在当天参加比赛的343人中,仅部分参赛队员有机会开枪。绝大多数人没能在规定时间内跑到终点,错过了显靶时间。

    于珍鹏晚了25秒,他第一次对自己的跑步速度产生了怀疑。“我跑回来时已经意识不清了,计时器按钮近在眼前,手就是拍不准”。

    和他一样,猎鹰突击队的其他几名参赛队员也遭遇了滑铁卢。

    作为国家级反恐突击队,猎鹰突击队员训练和比武经验丰富,还曾在国际公认的高难度约旦“勇士”国际特种兵竞赛中,夺得了2013年和2015年的团体第二名。但他们说,此次“巅峰”比武是他们见过的“条件最难的比赛”。

    为了设计出这样的比赛条件,张晓奇和各位参谋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他们和以色列、智利、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国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张晓奇了解到约旦“勇士”竞赛有类似的两公里项目,“但我们这个起伏山路坡度确实更陡”。

    设计比武课目时,他们先让武警蓝军部队来回在山路上测试了七八次,最后取“中上值”作为此次尖子竞赛的基本完成标准。19个比武课目都是如此。

    虽说是“开卷考试”,但是比武场地在竞赛前并不开放,陌生的环境也给参赛队员带来极大的挑战。

    几个课目比下来,张晓奇发现不少人“远没有达到尖子的地步”。

    “以前我们可能是会跑步的不会打枪,会打枪的不会跑步。但实战的时候不可能让一批人先追上敌人,再运一批会打枪的过来打。”

    张晓奇说,“必须反思,首战用你,你能胜吗?”

    “这次比武就是要树立一个导向,实战化!”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是流淌在武警特战队员血液中的口号。而长期处于和平年代,他们的技能和血性在绝大多数时候都要靠训练和比武来磨练。

    张晓奇记得,之前从以色列请来的教练对他说:“你们这里射击之前还要校枪?打起仗来哪有时间校枪!”

    所以这次竞赛,他们没有给参赛选手留出校枪的时间。“把我们拉过来,刚放了两枪,枪就上交了,上场前才发下来。”来自武警云南某部的朗永鹏怕温差会影响自己的发挥,上场前心里并不安宁。

    这时候,朗永鹏的竞争对手之一,来自武警天津某部的肖东锋比完赛,笑着一溜小跑回来了。他喊道:“显靶时间太短了,根本来不及修正弹道!”

    肖东锋在这个课目的考核中得到60分。为了及时击中目标,他选择让伪装成草垛的自己暴露在评判员的视线中,因此减掉了40分。而在实战中,一名暴露目标的狙击手瞬间就会成为敌人的“靶子”。

    朗永鹏听到这儿,把心一横,“那到时候就只能靠经验快速反应了” 。其实他心里有些不服,因为陌生的北方环境似乎在无形中增加了他的狙击难度。

    来自武警辽宁某部的特战队员李通也不服。他和另外3名队员在协同射击的课目中打掉了一多半目标。这个课目可以检验突击小组在搜剿过程中,兵力火力协同配合和快速打击的能力。

    李通和队友都说:“要是能让我们多练练,雪豹和猎鹰我们也不服!”

    在这个比武场上,每一支参赛小组都是各个部队千挑万选出来的,为集体争荣誉是刻在队员们骨子里的念头。

    但张晓奇设计比武的时候却不是这样考虑的。

    他说:“这一次,我们不为荣誉而战,为能力。”

    “攀登射击”课目中,有人在攀爬18米高楼时尴尬地卡在最后一米;“夜间掏窝斩首”课目中,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准确识图,找到目标。

    这些情况在张晓奇的意料之中。他希望适当的挫败感可以让每名来比赛的尖子意识到,实战化训练时代已经真正来临,并且把这个信号传递给部队的其他战友。

    “这次比武就是要树立一个导向,实战化!”采访中,张晓奇把一支笔竖在桌子中间,郑重得好像竖起的是一面旗。

    “明年、后年再来看”

    事实上,从参赛队员的心理变化上可以看出,他们确实在脑子里竖起了“实战化”的大旗。

    比武进行到尾声,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虽然大家公认此次比武的“高难导向”,但大部分课目都出现了成绩颇为喜人的参赛队员。

    这些人,正是站在实战化训练时代风口上的人。他们最为敏感地感知到了自身与实战要求的差距。

    几天比赛下来,雪豹突击队在“楼房反劫持战斗”“搜索识别交通工具内爆炸物”等课目中均表现优异。但雪豹突击队的刘军仍觉得有些遗憾:“作战能力我们都具备,但理念转变上还存在问题。”刘军说,本次比赛中有些课目的设计他们根本没想到,更没怎么练过。

    刘军坦诚地说,比如“跑”这个要素,以前为了争取时间,无论是训练还是比武,都采取直线跑。但在本次比武中,所有跑都要求“S”型,完全按照实战的要求来。

    “如果提前有这种意识,我们的成绩一定会更好。这次比武就是引导我们特勤分队下一步应该怎么训练。”他说。

    事实上,这正是张晓奇为参赛队员们骄傲的一点,“心理素质不错,心态调整很快”。

    从一名特战队员的角度来说,能够迅速调整心态适应陌生的战斗环境,是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

    比如来自武警新疆总队的江云,因为有过实战经验,他对本次比武的体会更深刻。江云说,本次比武课目的设置非常贴近实战,有些课目“甚至难于实战”。

    “以‘运动狙击’为例,该课目要求我们持枪在规定的山地路线奔袭1000米,在沿线几个不同的射击位置上,对70~400米内的目标进行射击。”

    江云介绍,长距离奔跑对狙击手的气息影响很大,如果不能快速调整,会贻误战机。这样近乎严苛的设计,反而能够真正检验狙击手在野战条件下,快速抢占狙击阵地对不同距离目标射击的综合能力。

    竞赛也让江云意识到以前分专业的训练方法导致军事素质“没那么全面”。“这次比武课目设置得虽然难,但有人能完成,而你没完成,就说明你还有缺陷,还有提高的空间”。

    张晓奇直白地表示,“刀尖就要有刀尖的训法。”他认为实战化训练单凭苦训是不够的,还需转变思维,训练得法。因此他们还研究了一套适应实战化训练的纲要和教材,作为大家参与此次比赛的“纪念品”。

    在采访将要结束时,张晓奇对记者说:“今年比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树立起实战化导向,等到明年、后年咱们再来看,那时应该就能见到成果了。”

    本报北京11月9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茜 李师荀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11月10日 12 版

“这一次,我们不为荣誉而战”
特战硬汉的“软肋”
为军队清房清车行动点赞
新加坡的国防政策:
"鱼群”原则、“大鱼”原则、“毒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