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乐山师院沫若艺术团选派17名师生,与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一同赴美国洛杉矶及阿拉巴马州进行了为期10天的文化交流访问。沫若艺术团先后参加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多彩四川,月圆加州”主题文艺演出,北阿拉巴马最大的音乐厅冯布劳恩会议中心的“天涯万里共此时”主题文艺晚会演出,走进providence小学开展联谊活动。带去的《阳光·索玛》《幸福山寨》等具有浓烈中国民族元素的歌舞表演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在当地刮起一股清新的“沫若风”,受到美国当地市民的热棒,生动展示了该校学子德艺双馨的才情品质。值得一提的是,赴美国访问的学生大多来自非艺术类学生,这也是乐山师范学院构建地方高校多层次艺术教育体系试点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项目成果的具体体现。
----------------------------------------------------------
近年来,在着力提高培养质量的高等教育深化改革道路上,乐山师范学院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与美育功能的独特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将公共艺术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深抓艺术普及教育;面向艺术专长生,以沫若艺术团引领打造艺术教育亮丽品牌,精抓艺术特长教育,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普特融合”的艺术教育立德树人特色之路。
面向全体学生:普及艺术广以立德
面对全校学生,乐山师院始终将艺术教育的知识、素养、能力相统筹。通过构建完整的艺术课程体系,打造丰富的艺术才能训练平台,搭建广泛的艺术才情展示平台,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充分发挥以艺立德潜藏教育的德育功能,实现艺术教育普及化与全覆盖。
探索构建“两课一学分”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普及艺术素养。艺术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中的重要内容。乐山师院把艺术普及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方案中,通过开设艺术教育公共选修课、艺术教育慕课、设立艺术教育学分,着力推进艺术知识文化进课程、进课堂,让普及艺术知识文化落到实处。近年来,学校专门针对公共艺术教育开设了包括作品赏析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艺术实践类等多门选修课程。截至目前已开设《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合唱艺术》等70门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在艺术公选课的基础上,学校还开设《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艺术教育慕课课程27门,通过搭建网络视频开放学习平台,让艺术普及教育网上网下、课堂内外、随时随地学习变为现实。为提高艺术教育的实效性与学习主动性,学校明确要求全校学生在读期间至少要选修艺术类课程1门,并取得两个艺术类附加学分才能毕业,从政策实施开始,平均每年各类冲抵艺术类附加学分约600人次。刚上完艺术公共课《尔雅通识》的杨婷同学是计科学院2015级数媒2班的一名学生,她谈到自身体会:“平常学习的都是跟专业有关的课程,选修艺术课让我近距离感受艺术的魅力,我可以在艺术的海洋中伴随它的灵动翩翩起舞,这种感觉妙极了!”
创新搭建“三级三联动”艺术才能训练平台,着力艺术才能培养。为提升艺术教育的实效性,乐山师院构建了学校主导、学院主力、社团主体的三级工作体系,搭建了技能训练、才情展示、高雅引领的三级联动机制。学校以社团为依托,创造性地实施艺术教育“小先生制”,通过聘请艺术才能突出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各艺术社团的艺术训练指导老师,把艺术小先生纳入第二活动课堂进行统筹管理,每周固定时间持续开展训练活动,通过高年级艺术小先生的传帮带,构建起了艺术才能培养训练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了全覆盖、普及性艺术才能培养活动的师资、投入、难以持续等难题,仅2016年以来,80余个艺术类学生社团开展文艺活动600余次,依托社团举行艺术活动300余场,学生平均参与率达到56%,艺术教育中的社团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各教学院站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纷纷把艺术才能培养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与第二活动课堂相结合,主动开设辩论班、主持与演讲班、合唱班、新媒体班、话剧表演班、绘画班、文学班、书法班、摄影班等艺术兴趣班数十个,有的教学院还成立了艺术教育活动中心,加强艺术教育与艺术才能训练的统筹组织,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学院主力作用。在注重艺术素质教育的同时,每年各教学院还组织开展上百场次各具特色的艺术才情展示活动,如文新学院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外国语学院的异国风情周等已经成为校内名气较大的院级艺术教育活动品牌。学校着力从高雅艺术引领角度出发,开放美术馆、演播厅、展览馆等场所,组织主题晚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积极搭建高水准的艺术教育成果展示平台,近年来学校先后投入数百万元,举办个人演唱会23场次、个人画展14场次、个人摄影作品展8场次、校级大型艺术类活动11场,极大地鼓励和推动了学生的艺术自信。学校还积极邀请电子科大交响乐团、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美国合唱团等进校演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欣赏1次高雅艺术,进一步促进学校艺术教育。
“一核两融合”多措拓展艺术教育德育功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政法学院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吴芳同学说,“品德是艺术的灵魂,学习艺术的过程教会我,引领我成为一个有德有艺的人。”近年来,乐山师院大力倡导“为艺首在立德”的理念,把立德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坚持思想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融合、与社会服务相融合,把向真、向善、向美的艺术教育德育价值贯穿落实在艺术普及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秋月海棠”“花开同行”“青春万岁”等一年一度的大型主题晚会,把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春正能量寓于其中,把思想教育与艺术教育成果展示融为一体,全校总动员、大规模学生的参与,让每年的主题晚会成为全校学生艺术教育的嘉年华,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活的载体。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寒暑假“三下乡”活动,让艺术教育的德育价值在深入社区、乡村、部队、敬老院、学校中持续绽放。
面向特长学生:因材施教美以树人
通过全覆盖式普及艺术教育,一大批艺术才情突出的特长生脱颖而出,为了让这部分学生在艺术方面得到更好的培养,乐山师院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组建了沫若艺术团,通过系统培养、内外联动、扎根地方,一大批艺术兴趣爱好者成为艺术底蕴丰厚、技能突出的艺术人才。已逾10年的沫若艺术团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普通组舞蹈比赛一等奖,先后荣获国家级一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25项,目前,沫若艺术团已经成为乐山师院艺术教育成就的金字招牌、美育教育的独特品牌和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名片。
开放培养,涂厚艺术教育品牌底色。在成员构成上,沫若艺术团体现了充分的开放性,只要有艺术兴趣和一定艺术基础,都可以进入到沫若艺术团得到系统培养,而且参加了高水平演出的学生还可获得8个学分,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沫若艺术团。事实上,沫若艺术团非艺术专业学生占比长期保持在80%以上。为了让沫若艺术团学生得到更优质的培养,乐山师院邀请地方歌舞团、文化馆、民间艺人与校内高水平专业教师担任艺术团指导教师,共同培养艺术团学生。学校还积极搭建开放性培养平台,让沫若艺术团成员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在一次次艺术表演与文化交流活动中,提升水平,开拓视野,让学生在磨砺中提高自身艺术文化修养。正如党委副书记陈立志说道:“我们创造这个平台,让这些孩子走进人民大会堂,走出国门,他们一辈子可能就只有一次,这个平台为他们创造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也正是这种开放式的培养,涂厚了艺术教育品牌底色。
校地合作,涂浓艺术教育品牌特色。“我这辈子还没看过这么好的表演,要是以后每年都能看到该多好!”沫若艺术团在沐川县义演时一位花甲老人拉着学生演员的手说道。近年来,沫若艺术团与地方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围绕地方精神文化建设需求,打造了一系列艺术文化精品节目,并在地方舞台上展演,在服务地方中壮大艺术教育品牌特色。2015年1月28日,沫若艺术团增加了一个新名称“乐山大佛艺术团”,乐山大佛管委会、杭州做客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学校共同建设沫若艺术团,拉开了校地合作打造艺术教育品牌特色新序幕。2016年6月27日,沫若艺术团被授予“乐山市统一战线同心青年艺术团”,由乐山市委统战部共建支持沫若艺术团建设。10月17日,沫若艺术团与乐山电视台合作,共同推进2016年乐山市“10·17扶贫日”晚会活动,艺术团的同学们把扶贫向善的火炬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以高水平的演出助力脱贫攻坚,弘扬感恩进取的社会正能量。
植根地域,涂亮艺术教育品牌彩色。学校所在地乐山位居四川盆地西南部,毗邻大小凉山与康巴藏区,彝、藏、回、苗等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富集。沫若艺术团植根地域,把传承与宣传地方民族文化艺术作为己任,深入区域少数民族地区风采,挖掘创作源流,广泛探寻创作素材,把民族元素大胆引进艺术作品创作中,产生了一大批文化艺术原创精品。如彝族、羌族民族舞蹈《雪域飞歌》《阳光·索玛》《幸福山寨》,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连续获得一等奖,其中《阳光·索玛》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9年中国“俄语年”开幕式演出,教育部特别致函对沫若艺术团表示感谢。
十年努力,十年耕耘。沫若艺术团成功擎举起了乐山师院艺术教育的旗帜和标杆。在竞争激烈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从沫若艺术团走出来的学生以其优良的素质能力炙手可热,成为用人市场香饽饽与抢手货,这也从侧面表明了该校艺术特长生培养质量。与此同时,沫若艺术团还以其榜样的力量,感染着学校同学追求向真、向善、向美的艺术境界,有力促进了艺术普及教育的纵深发展。
学校副校长任学锋说:“我们普及艺术教育,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普遍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二是为热爱艺术,赋有才干的学生提供更多展示平台;三是丰富学校培养规格,培养一批中小学艺术教育骨干教师和社区艺术指导人才,促进群众艺术教育活动更广泛开展。”一手抓普及艺术广以立德,一手抓因材施教美以树人,乐山师院“普特融合”的艺术教育特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面向争创一流的新征程,乐山师院正在一流艺术教育之路上执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