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大戏美国大选终于尘埃落定。整个选举过程中,希拉里和特朗普互相抹黑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用各种出其不意的戏码赚足了世界的眼球。然而,结果一出,岁月依然静好。大家是不是有点意犹未尽呢?那我们就回到美国的影视作品中再过过瘾。
《摇尾狗》(1997)
故事设定在大选还有两周的时候。媒体曝出一桩耸人听闻的总统骚扰未成年少女的丑闻,闹得沸沸扬扬。正在总统谋求连任的机会微乎其微之时,他找来了老谋深算的政治顾问布里恩博士商讨对策。善于操纵舆论的布里恩献出一条“锦囊妙计”:为了转移公众注意力,凭空捏造一场发生在阿尔巴尼亚的战争。为了实现这个大胆的骗局,布里恩把好莱坞制片人莫斯也拉入了伙。在他们的导演之下,公众信以为真,迅速转移了话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演出开始破绽百出。
美国大选中,传统媒体和社交网络从未如此分裂过:这一次的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后,大部分老牌的新闻机构都站在了希拉里的一边,而社交媒体上一片力挺特朗普的声音。不管哪个阵营,引导舆论都成为赢下选举的关键举措。只是,有多少人分得清这其中的水分呢?选举结束,又有多少人真会去追究呢?
《选票风波》(2008)
美国大选实行“赢者通吃”,即在某一州赢得多数普选票便赢下该州所有人的选举人选票(个别州有例外)。所以,有可能出现某一方虽然在全国普选票总数上领先,但最终输掉选举的情况。
2000年,小布什和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选战打得难解难分,在佛罗里达州选举结果出来之前,都有希望赢下选举。结果佛州的计票工作发现了漏洞,本来已经承认败选的戈尔阵营呼吁重新计票。这部电影便基于这样的一段跌宕起伏的真实历史。除了政客,影片还聚焦到当时的很多普通选民和小人物。
最终,信心满满能够翻盘的戈尔阵营还是输了。在一个总票数接近600万的大州里,他只输了537票。更悲催的是,戈尔其实多出50多万的全国普选票总数。今年的大选,希拉里的普选票总数又多出特朗普20多万票,可民主党这次又输了。
《关键一票》(2008)
那么在这种“赢者通吃”的原则下,一个州里如果双方普选票数完全相同,怎么办呢?虽然这种事情还没有在现实中发生过,电影编剧们可是想好了对策。
嗜酒如命的大叔巴德生活在新墨西哥州乡下。虽然大选将至,巴德却对国家大事毫无兴趣,不过他的女儿年少老成,悄悄帮他办好了所有的投票手续。更出乎他预料的是,由于机器的故障,巴德的选票并没有成功投出,根据法律需要重投。
谁知,两个总统候选人在新墨西哥州之前打成了平手,他的一票竟变成了决定美国总统选举结果的关键一票。一时间各类媒体和竞选团队蜂拥而至,巴德父女俩至此被推到风口浪尖。根据巴德的个人喜好,两位总统候选人都使出浑身解数许下承诺,而其中不少承诺原先都属于对手阵营的政治纲领。一时间,公众都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面对这份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好干的工作,求职者还真是挺拼呢。巴德也教育我们:就算人微言轻,永远别小看自己,说不定哪天时来运转呢?
《总统杀局》(2011)
在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推出各自的总统候选人之前,党内还要进行初选。它的流程与总统选举相仿,也是一场候选人之间的血雨腥风。
民主党党内初选进入关键阶段,两位候选人不分伯仲,在俄亥俄州的初选结果将具有决定意义。于是,虽然身为党内同志,他们开始了各种明争暗斗。年轻有为的斯蒂芬是候选人莫里斯的忠实拥趸,也成为他的竞选团队二号人物,但此时却遭到另一位候选人竞选团队的挖角。斯蒂芬虽然对莫里斯忠心耿耿,并不为所动,但他与敌方阵营的会面却被记者发现,并被以此为要挟索要选举内幕。而焦头烂额的斯蒂芬也慢慢发现莫里斯并非自己心中坚信的那样“伟光正”。
今年的美国大选在明面上已经杀得丑陋不堪,那暗地里更是什么样子呢?留给后人慢慢揭秘吧。
最后,携着美国大选的余热,不妨重温2013年热播至今的美剧《纸牌屋》。我们追随着主角民主党安德伍德从众议员一路无所不用其极地登上了总统宝座。从第一夫人克莱尔身上,我们又看到了很多希拉里的影子。只是,今年美国大选的无数反转恐怕已经让《纸牌屋》的编剧汗颜。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下一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