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村里设置“千里眼” 群众都是“举报员”

江苏:“扫黄打非”进基层 群防群治新格局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14日   03 版)

    夯实基层基础,是打通“扫黄打非”最后一公里的关键。166个“扫黄打非”示范乡镇、街道,100%和85%的县级、乡镇级“扫黄打非”工作机构成立率,基层监管网络捕获涉“黄”“非”问题线索148条,排查出各类案件22起,查缴非法出版物4.7万多件……这是2016年江苏省“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交出的答卷。

    据悉,江苏省高度重视“扫黄打非”工作,今年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的实施意见》,把“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依托队伍建设、监管服务、宣传引导,扎实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

    基层“扫黄打非”的“千里眼”“顺风耳”

    11月8日,在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万寿村社区,记者看到头戴红帽、身穿马甲正在巡查的高顺生。作为社区“扫黄打非”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站的一名志愿者,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查看社区周边的学校、市场、书店、网吧和文印店,是否存在贩卖非法书报刊或音像制品的情况。

    像高顺生一样的志愿者,万寿村社区有20名,都是本社区的居民。他们对社区的地形环境、沿街商铺了如指掌,巡查起来又全又细。巡查开展仅仅一年,社区周边卖盗版图书和色情光盘的现象就几乎绝迹。

    推进人员力量下沉,形成群防群治新局面,对此万寿村社区党委书记朱巧顺非常满意。他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社区仅有16名工作人员,要把近两万人的社区管起来,必须发动志愿者。志愿者们几乎都是老党员、退休干部、楼栋长等,熟悉情况又负责任,对净化文化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路边书报亭,不守规矩乱经营,流动书刊满街跑,清理夜市难度大,扫黄打非志愿者,巡查辛劳时间舍,青少年幼心灵弱,抵抗病毒用良药,低级书画把人害,不知不觉人变坏,制止非法出版物,防止思想再中毒,‘扫黄打非’在途中,早抓早防不放松。”朱巧顺编了一个顺口溜,道出了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的辛酸苦辣。

    “‘扫黄打非’进基层,关键是要解决基层工作力量薄弱、人员队伍不强等问题,江苏省全面加强基层执法监管队伍、信息员、联络员和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据江苏省“扫黄打非”办公室副主任关泳波介绍,执法监管主要依靠基层文化市场监管队伍和派出所、工商所、街道综合执法等执法力量。信息员、联络员、监督员主要借助城乡社区网格员、“五老”群体、社区志愿者、妇女社团、文化协管员、保安、保洁等人员,让他们成为基层“扫黄打非”的“千里眼”“顺风耳”。

    徐州市、苏州市、无锡市通过借助基层综治力量、基层文化站及专门的工作队伍等,实现了村一级“扫黄打非”监管网络的全覆盖。江阴市每个乡镇均有两名以上“扫黄打非”综合执法人员,240个村都聘用“扫黄打非”信息员。

    仪征市月塘镇通过发展吸收农村家宴厨师成为当地信息员,发挥他们对市场摊点经营动向了解、对当地人活动熟悉等优势,把“扫黄打非”的信息触角延伸至基层第一线。在镇江市京口区四牌楼街道里,已退休和不会上网的居民若发现涉“黄”涉“非”信息,可及时向社区通报,能运用网络的居民直接在网络平台反映线索,社区将回复并处理相关情况。

    据了解,江苏省“扫黄打非”办公室还建立直属基层信息员队伍,并给予适当报酬。今年以来,该省基层群众举报的“扫黄打非”案件线索同比上升26.1%,有22起案件是通过群众举报破获的,群防群治的效应初步显现。

    形成基层执法监管立体防控体系

    “扫黄打非”进基层,要做到能够及时发现、迅速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涉“黄”涉“非”问题。在基层“扫黄打非”力量初步加强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全方位、无死角”的日常化管理,各地都在积极探索。

    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重点,坚持“网格化+”的机制,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开创了以“网络连心,服务为先,多元联动,协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网格化社会服务创新“仙林模式”,享誉全国。

    “以网格化为机制,让每个网格员成为基层‘扫黄打非’信息员,编织了一张覆盖所有辖区街道社区的大网。”仙林街道办主任欧立祥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仙林街道把辖区划分为7个一级、136个二级、1760个三级网格,其中图文店10家、书店9家、网吧15家,每家都有专门的网格员负责监管。

    如今,身着红帽、黄马甲的网格员已成为仙林街道的一道风景。“都知道他们是干啥的,网格员进哪家单位都畅通无阻。”欧立祥自豪地说,机关和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既是一、二级网格员,也是“扫黄打非”信息员。每天每人都要对自己负责的网格进行巡查和点评,一旦发现不法分子贩卖盗版或色情图书、往校园兜售非法教材教辅,立即上报执法人员,全数收缴、彻底严查。

    “今年以来,江苏省各市在‘扫黄打非’工作中把更多力量下沉到基层,将基层文化市场监管力量和派出所、工商所、街道综合执法等部门力量整合,加强明察暗访,强化工作督导,提高执法效能。”关泳波介绍。

    连云港市在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四级”管理网格的基础上,突出将“扫黄打非”工作作为执法的首要任务,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净化出版物市场环境。常熟市在所有乡镇成立综合执法局,“扫黄打非”相关执法工作是其职责之一。

    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全面落实“八个一”工作措施,与村及辖区单位签订“扫黄打非”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市场巡查记录表、印刷企业检查记录表等台账资料,帮助企业规范经营行为,不断推进“扫黄打非”监管工作。苏州市姑苏区建立完善覆盖四级“扫黄打非”网络管理体系,社区一级全面建成“扫黄打非”工作站。

    “乡镇的联合执法、市场巡查、信息反馈等制度,将市场监管工作和其他的执法工作相结合,相互借用平台,形成工作合力,在提高基层出版物市场的监管能力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县级以下文化执法队伍普遍面临的人少、面广、量大的监管压力。”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各地将“扫黄打非”纳入城乡社区网格管理员的日常职责之中,充实基层力量,实现日常化监管,打通“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

    建立崇尚健康文化的新风尚

    “打竹板,竹板响,我们来把故事讲。你要问我什么事,扫黄打非进校园。和谐校园要稳定,思想净化要跟上。文明上网共签名,营造绿色好氛围。拒绝有害出版物,弘扬正气大步走……”11月8日放学后,南京金陵小学四年级一班的陈姿与燕羿升等学生,正在排练该校师生创作的“扫黄打非”主题快板,清脆悦耳的竹板声响彻冬日校园。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崇尚健康文化,是“扫黄打非”源头治理的重要举措。江苏省坚持宣传教育先行,深入校园、社区、乡村,开展各种形式的“扫黄打非”公益宣传活动。

    江苏省多所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墙报、橱窗、板报等形式开展“扫黄打非”专题宣传,使远离盗版和不健康读物的意识深入人心。南京市丁家庄初级中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系列主题班会,如“绿色阅读,健康上网”“预防校园欺凌,你我共同责任”等,校园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升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日常组织的文化活动,将“扫黄打非”理念渗透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在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等各村、社区开展“当文明市民,创文明家庭”活动,将远离不健康文化产品纳入其中,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个体工商户中开展“守法经营,勤劳致富”活动,通过发放公开信、宣传资料,禁止违法销售盗版音像制品。在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做文明人”活动,通过组织万人签名活动,拒绝“黑网吧”,拒绝有害音像出版物。

    常州市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法治文化讲座和书画展览等活动中,倡导人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扬州市宝应县组织“绿书签”进校园系列活动,为“绿书签”读者提供购书优惠服务,引导青少年学生热爱阅读,自觉远离和抵制有害出版物。南通市、泰兴市、宿迁市大力推广关注“扫黄打非”“绿书签”微信公众号,向群众讲解涉“黄”涉“非”出版物的危害,介绍简单实用的鉴别方法。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扫黄打非”进基层取得的成效充分说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群防群治是把“扫黄打非”工作推向深入的必由之路。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基层“扫黄打非”队伍建设,进一步抓好基层“扫黄打非”工作标准和规范,构建“扫黄打非”工作新格局。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14日 03 版)

江苏:“扫黄打非”进基层 群防群治新格局
“奏响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强音”
美式缘分
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上海:“未来杯”让中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