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昆明11月1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茜)今天下午,为期3天的中美两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实兵演练在昆明闭幕。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司令员刘小午中将和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罗伯特·布朗上将观摩了演练活动,并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布朗上将对两军已开展近20年的人道主义救援合作予以积极评价,称两军该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
据悉,此次实兵演练是中美两军自1997年就人道主义救援减灾内容展开交流以来,举行的第四次联合实兵演练,却是首次进行指挥所推演与实兵演练联动、更符合实际救援场景的联合演练,合作交流程度较以往更加深入。
该演练以某高原国家发生强烈地震为构想,救援现场由模拟楼房倒塌废墟、模拟堰塞湖、医疗区和灾民安置区组成。双方共派出223人参演,其中中方134人,出动直升机并携带重型舟桥及工程和医疗救援装备参加,美方89人携轻型工程和医疗救援装备参加。
记者在救援现场看到,废墟破拆组组长李怀红和他的美国搭档搜救出伤员后,军医王毅和他的美国战友、急诊护士博朗立即上前确认伤员伤情为股骨骨折,随后将其抬至医疗帐篷进行紧急救治。而博朗采用的将绷带环腰包扎的髋部固定包扎方式,是前不久刚刚和王毅学来的。同时,王毅也从博朗的做法中得知,用担架将伤员从床上“铲”起的运送方式,相比“搬运”的动作更能减轻伤员的疼痛感。
王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作为医生,我们有医疗技能,而博朗是经验非常丰富的急诊护士,经过前几天的训练,我们已经可以熟练配合。”
正如王毅和博朗这对搭档一样,参演官兵在演练中进行了许多“实际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布朗对年轻的中美官兵交流演练场景感到“耳目一新”,他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不同国家官兵之间的交流越早开展越好。”他说:“这些年轻人在从军早期就能够发掘共同利益,建立互信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于分歧,尽早讨论才是最有效的相处之道。”
另外,罗伯特·布朗对于此次演练的开放透明程度也印象深刻。相比于去年由5个国家的军方人员组成的观摩团,今年有24个国家的40名观察员前来观摩。
越南观察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演习向第三方观摩团开放,对于建立合作透明的军事关系和对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有重要意义。
谈及多边关系,布朗说:“当今世界非常复杂,我们需要多个国家共同协作,来共同面对存在的问题。”
而作为世界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被问及如何看待现有分歧对中美关系带来的影响时,布朗表示更愿意把关注点放在双方的共同利益上,建立互信,而后希望能够通过对话对分歧进行讨论,同时在对话中寻找更多的共同利益。“如果过多关注负面问题,相互关系将很难连接起来。”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