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是什么?世界需要怎样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月22日于北京举行的“不断演变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融合还是割裂” 专题研讨会上,中美经济专家表述了各自的观点。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放缓的趋势,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增速符合其潜在增长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研讨会上表示,根据相关的模拟和分析,今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增长6.7%,而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合理增长区间在6.2%至6.7%之间。蔡昉说:“6.7%的上限是把可能的新的改革效应都纳入分析范围,而6.2%的下限是假设未来几年都没有新的突出改革、仅延续原有改革成效的经济增速。”
蔡昉指出,今后4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只需要达到6.5%就是一个很好的成果。“如果实现这样的经济增速,4年后,我国就可实现从2010年到2020年GDP总量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届时,中国经济每年可以为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1个百分点。蔡昉说:“这1个百分点意味着,今后几年,如果世界经济可以以每年2.5%至3.5%的速度增长,那么来自中国的贡献率将达到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蔡昉表示,国际社会非常关心中国经济增长,有人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视为“假想敌”,认为这造成了世界经济减速的看法是不准确的。“中国经济的增速当然十分重要,但归根到底世界经济需要一个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动力,而不是解一时之需的止痛药、强心剂。”蔡昉说,外界与其关心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不如多花些精力关注中国的经济风险。如果外界要求的中国经济增速超出了中国潜在的增长率,那么,为此动用的经济刺激因素将会带来产能过剩、杠杆率上升等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平衡、协调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中国和世界都乐于看到的。
同样呼吁关注中国经济风险的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利普顿指出,过去几年的经济危机重挫了美国和欧洲,致使这些国家的政治家不得不将更多精力用于解决国内问题,而无暇推动更多的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他说:“中国应从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照顾好自身,不应过多担心经济增长率的问题,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速度。”
美国纽约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教授伊恩·布雷默也表示,不应仅将关注点集中在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上,还应看到中国可以在国际架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布雷默说:“过去35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因而,重点不在于中国将维持什么样的经济增长率,也不在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是否将扮演领导者角色,而是她已经变成了众人所见的大国。从中国自身意愿来看,中国会成为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大国,将在世界经济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