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UB)法学院女教师玛德拉(Madeira),怎么看也不像是位大学教师。她外形清新甜美、气质温婉可人,实际年龄虽比我们略大,看上去却像我们的同龄人。在课堂上面对好多看似比她还成熟的学生,她就像一位小妹妹一样带着大家做游戏。
虽然已经是大学教师了,但玛德拉身上仍有浓浓的学生气。我猜测,在学生时代,她必定是乐于徘徊在书斋里、乐于生活在自己精神世界中的。博士毕业以后,她选择了在IUB法学院当老师。一位美丽清雅的女士能够留在法学院任教,足以证明她的智商;而选择以大学教师为职业,也足以表明她的品位。
玛德拉开设的研讨课(Seminar),研究课题是“死刑的存废”。在IUB法学院,很少有中国学生选修这门课。如果不是我所仰慕的玛德拉担任授课老师,我大概也不会选择这门课程。不过,见识了连美国学生也会感到头疼的这门课之后,我觉得我是“误入宝山,但满载而归”。
费孝通先生在《留英记》中把“Seminar”称为“席明纳”。他说,这是一个“公开谈学术的地方,在老师的席明纳里发言,经过讨论得到了启发,解决问题,大家得到好处”。
这门课上课前,学生需要阅读大量论文。课堂上,每名学生都需要发言,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平均下来,每堂课上每名学生的发言都比老师多。这种课程讨论的内容也不是一般的合同法、侵权法等基础知识,研究的内容都非常专业、精细。这门课程没有传统意义提的期末考试,但学生必须在课程结束前上交一篇论文,还要面对全班同学作公开报告。为了准备这篇论文,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泡在图书馆,简直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生怕论文不能过关。在做课堂报告时,我一个中国人面对全班美国学生,索性彻底放开,还捎带着讲了几个笑话,逗乐了全班同学。那时我突然想起了靠幽默感征服美国人的中国留学生黄西,那是我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知识渊博又漂亮可爱的年轻女博士,玛德拉没有像大多数美国法学院学生那样,毕业以后就冲进世俗的职场、为了高薪而拼命追逐。她“学术家庭两不误”,在大学小镇上过着在我看来是神仙般的日子。她的物质生活也许并不特别丰富,但真正精神生活高贵的人,哪里需要那些多余的物质呢?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我已经像我希望的那样富有。”在大学里,玛德拉可以一辈子都淡泊宁静、坐拥书城、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气质与美丽,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美丽与气质。
(作者简介:鲁佳,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硕士,现供职于中央电视台办公室版权和法律事务室)
本栏目欢迎读者投稿,投稿邮箱chinausa@ao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