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发布了其未来三年的“施政纲领”——《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跨界创新行动计划》,将围绕推进金融创新和规范金融发展双主线,致力打造全国金融创新示范区、全国“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核心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以及广佛都市圈核心区。
据悉,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自2007年7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授牌成立以来,一直坚持“金融后援基地”和“产业金融中心”的双定位,在金融、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以及互联网+众创金融等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截至今年10月,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核心区已吸纳中高端人才数量达3万人,并且还吸引了293家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落户佛山。
但是,随着金融创新高速发展、层出不穷,各种风险以及缺失信用、缺少共识、缺乏激励、缺少平台、缺乏联动等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为此,佛山市南海区将通过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与强化地方政府联合执法,为各类金融机构与企业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通过推动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以及促进金融业态之间、金融与非金融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深入探索金融、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力争探索出一条“信用为本,跨界共享”的金融创新发展之路。
..........................................................
以“信用”促改革
正所谓“无信用则无金融”,诚信是金融市场的运行基础,金融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也是推动金融业务健康规范和规模化、创新发展的基石。
在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发展促进局领导看来,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作为广东省金融创新重要平台和金科产融合创新试验区,紧紧围绕“信用是金融之本”的战略核心,正努力探索一条从“抵押为主”升级成为以“信用为本”的新路子,在“信用”这一关键环节上下文章,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降成本举措。
目前佛山市南海区正积极建立信用服务体系,为企业融资背书。具体举措为依法制定信用信息的管理办法以及信用信息分类管理制度与数据标准;建立“一企一档”的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开发金融机构使用的信用服务产品;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等。
近日,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举行金融创新发展大会。会上重点展示了“创融汇”佛山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佛山市南海区信用与金融创新应用平台,以及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及融资对接平台等项目;签订了广东省征信体系示范区建设备忘录;启动了佛山市南海区“政银企”征信云项目……而这些都与信用建设息息相关。
备受关注的莫过于佛山市南海区“政银企”征信云项目。据相关领导介绍,“政银企”征信云基于南海区数据统筹成果,在涵括71个部门及公共企事业单位、覆盖20万家市场主体、累计长达22年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汇集了银行、保险、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股权交易中心等各类金融机构数据,以及企业所提交的用于补充完善其自身信用情况的数据,最终建立起南海区企业信用数据档案。
“征信云平台如同一个班集体,里面的企业就是学生,可能只有5%是尖子生,而约10%是差生,剩下的是守规矩的乖孩子。目前南海区20万家市场主体中,有负面信息的企业约19000多家。”“政银企”征信云可通过对接金融机构的金融信用数据,完善企业健康档案,以提高有关部门市场监管和政策扶持的精准性,同时还评估筛选出行业前景好、人才优势大、技术实力强、发展潜力大、诚信守法的优质龙头企业,提供适当的金融支持,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落实好“政银企”征信云将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优化投融资结构,降低营商成本,促进“众创”发展,推动供给侧改革。同时,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合力构建“政银企”征信云,有利于加快南海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共创南海区金融信用生态圈。此外,公检法部门也可通过“政银企”征信云创新司法监管工作,将违法违规经营、破坏市场秩序、恶意违约失信企业纳入司法惩戒范围,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法律威慑力,营造健康有序的金融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与佛山市人民政府、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已签订《广东征信体系建设备忘录》。围绕《广东征信体系建设备忘录》合作内容,未来三年,三方共同通过将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打造成广东省征信体系示范区,借助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创新链的辐射效应,扩大信用推广机制的覆盖范围,由点及面,逐步带动广东省各产业园区、各区域深化信用合作,促进信用与产业发展、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提升区域及跨区域整体信用服务水平,切实加强信用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对此,佛山市领导指出,佛山市将以建设金融安全市场为目标,力争率先形成“信用为本”的金融服务模式,为广东省乃至全国金融、科技与产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探索经验,为佛山市金融、科技与产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借“跨界”求共赢
佛山是一座以实体经济为主、以制造业为主、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城市。当前,佛山正致力建设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申报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因此,在坚持信用为本的基础上,金融创新发展还需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与企业在分工基础上的全面跨界融合,以实现创新协作、合作共赢。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近年来一直坚持“产业链是核心,创新链是动力,资金链是助推器”的理念,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经济加快发展。
2010年,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开始金融与科技、产业的跨界探索,相继建设、引入了佛山民间金融街、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深交所全景网(广东)路演中心等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初步构建起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体系,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其中,拥有“银行+产业资本+实体经济”股东背景的佛山海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自今年7月份正式营运,注册资本20亿元,已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投放共计17亿元,占项目投放总金额63%,有效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和业务领域、提升企业竞争力。
佛山市南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领导强调,要深化金融科技产业跨界,实现从“分业分工”到“跨界合作”的跨越。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应积极发力制造业金融,加快建设“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助力广东产业转型升级。
接下来,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将围绕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部署创新链、资金链,打造“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的珠西创投小镇,并且结合南海区正在打造的珠西装备制造业按揭中心,以及准备落地的百亿南海粤科并购母基金等,着力发展制造业金融,不断提升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发展水平,通过“三链”跨界共促、共享、共融,助推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金融、科技可持续健康发展。
而且,近两年,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在互联网金融、众创金融街建设等积极探索。2015年,佛山民间金融街升级为佛山众创金融街;2015年11月,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的核心区;2016年10月,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入选广东省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据了解,佛山众创金融街已引进英诺创新空间(厚德孵化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荆教育广东中心、天使咖啡、盈科律师事务所、千灯湖创新创业社区服务中心、广东天使会创业孵化加速器、南海农商银行科创支行、中国银行科技支行等亮点项目,涵盖孵化器、加速器、天使投资、创业公寓、创业学院、一站式创业行政服务、路演中心等多种创业服务业态,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其中,英诺创新空间自成立以来已共计入孵40个项目,其中注册成立36家公司,总注册金额约2000万元。同时,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于今年成功举办“第二届广佛创客总动员”活动,集聚广州、佛山、深圳以及珠三角其他地区近40个创客130多款智能硬件产品,堪称广佛地区最大型的智能硬件展览嘉年华盛典。
目前,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已初步形成创新创业金融生态体系,并依托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战略形成独特的“双创”特色。未来将建设好“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核心区,集中精力建设好佛山众创金融街。具体措施为:一是由专业资本运营机构按市场化设立运行基金小镇,通过打造“精而美”的软硬件环境,吸引各类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和对冲基金,以及创业服务、创业培训、知识产权管理等专业组织集聚,打造珠江西岸创投中心。二是做精做强区域内的孵化加速器,依托孵化器/加速器与天使、创投基金的集聚优势,吸引其孵化/筛选的优质创新创业项目进驻,重点培育孵化互联网金融和移动互联应用行业优质项目。三是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各种专项产业引导基金,优化、完善融资担保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专项子基金等各类政策性基金,鼓励风投机构与孵化器的对接,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四是举办高品质创新创业活动,打造好“金洽会”“灯湖论剑”等金字品牌,充分利用深交所全景网(广东)路演中心、“岭南投融资对接会”等常态化平台,为优质企业或项目提供与金融资本对接机会。
此外,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还创新举措以构建“人才高地”,包括通过出台相关人才扶持政策吸引优质人才;建设公寓留住优质人才;创新服务提升人才荣誉感,对高层次人才设立联名借记卡等。
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之一,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要发挥先发优势,担起跨界创新的重任,在金融高新区构筑起前后台呼应、上下游集聚的金融服务产业链,产业金融体系“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特色凸显,打造成以“互联网+”众创金融为核心,集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于一体的珠江西岸创投中心,全力支持全球创客新都市、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与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建设,探索建立金融信用示范区,进而打造全国金融创新示范区。
(梁碧莹 唐文辉 林琪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