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走进罗田县河铺镇桥头边村,贫困户程胜文的羊舍掩映在绿树下,门一打开,20多只黑山羊欢快地蹦出羊舍。去年9月,他向村委会申请养殖黑山羊,但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他的头疼事。农行湖北分行的信贷员了解情况后,不到一周,就上门为他办理了3万元扶贫贷款。
“一只母羊每年纯利润为700元,如果养50只母羊、2只优质公羊,种3亩牧草,一年就可挣3万~3.5万元。”程胜文高兴地算着脱贫帐。如今的罗田县,像这样受惠于农行湖北分行“羊羊得益”精准扶贫贷的贫困户已达400多户。
罗田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了奔上小康路,县政府因地制宜,制订了黑山羊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计划利用3年时间,通过发展黑山羊养殖,支持1万个贫困户实现人均年收入过万元。
农行湖北分行积极响应,以罗田支行为试点,创新研发“羊羊得益”精准扶贫贷,对接罗田县“政府+金融+保险+公司+农户”的精准脱贫模式。该行按政府注入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1∶10的比例投放信贷资金,也就是说,3年之内,县里贫困农户可以共计贷款1.1亿元用于发展,切实解决广大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担保难、门槛高”等问题。
“羊羊得益”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三里畈镇夏家铺村15组村民雷海桥也是最早尝到“羊羊得益”扶贫贷甜头的一员。老雷家里有身患残疾的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子,生活十分困难,借着精准扶贫的东风,从农行取得了贷款,建羊舍、购羊种的钱一下子就有了着落。“资金无忧、技术无忧、销路无忧,养羊致富这条路我走定了。”雷海桥感慨道。
近年来,农行湖北分行始终坚持把“三农”金融业务作为发展重点,把县域市场作为生存发展的战略根基。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补短板,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三农”服务样板应运而生。
2012年6月,湖北随州市发布相关文件,提出木本油料植物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油茶等木本油料植物种植面积100万亩、食用油年产量3万吨、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油茶产业有望成为继香菇产业后随州又一特色农业名片,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然而,油茶具有特殊的生长特性,要到栽种第5个年头,油果才可榨油,第8年才进入丰产期,投入回收期较长。“对农户来说,投入期的资金紧张是制约大规模种植油茶树的瓶颈。”农行随州分行负责人表示。
为此,农行随州分行在金融同业中率先发起为油茶产业量身定做、对油茶农户实施精准扶贫的“益农油茶贷”专项信贷产品。为扶贫再添新动能,“益农油茶贷”在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设计上充分考虑油茶投入产出周期较长和农民抵押物不足的实际情况:一是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5年,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最长不超过4年的贷款宽限期;二是贷款额度个人最高100万元,企业最高可达1000万元;三是担保方式灵活,可采用油茶林权抵押、“公司+农户”等多种担保方式。
如此接地气的产品自然火起来。随州市政府也不失时机出台相关政策,对油茶贷款给予3%的财政贴息,进一步帮助油茶种植户“轻装上阵”。
二
事实上,“羊羊得益”精准扶贫贷、“益农油茶贷”的推广运用都仅仅是农行湖北分行用情、用心、用力做好“三农”金融服务的一个缩影。
湖北省贫困发生率为14.7%,居全国第9位,有59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发展条件差、底子薄的大山区。贫困人口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极为突出,使得很难适用统一的信贷政策和产品。
强化“科技惠农、产品惠农、专业惠农”发展战略与精准扶贫的有效对接,农行湖北分行按照“一县一特色、一行一路径”的思路,紧密结合所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点,强化三农金融产品创新的精准度以及服务模式的可推广性,让贫困地区都能享受到金融活水带来的可持续扶贫效益。
在襄阳,农行率先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激活农村产权这一“沉睡的资本”,让农民手中的隐性资产焕发活力;在恩施,农行积极对接茶叶产业链发展,倾力打造“茶商通”特色金融服务,实现金融与茶叶产业链的全面和深度融合;在黄冈,农行依托当地政府主导扶贫产业,创新开办“银光闪耀”光伏扶贫贷,向4783户贫困户发放贷款3826.4万元,帮助革命老区走上了“阳光熠熠”脱贫路……
通过构建差异化的金融扶贫产品体系,湖北农行人努力走出独具特色的扶贫创新之路。“我们将大力支持省内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民生和生态建设,力争到2020年五年实现扶贫开发重点县累计投放贷款不低于380亿元,每年帮扶带动5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农行湖北分行三农部门负责人说。
金融扶贫,不仅要在创新产品出实招,更要在普惠金融上见实效。为此,农行湖北分行积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增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上下功夫,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面对县域金融服务网点少、汇款缴费不方便、农资结算难、农业贷款难等问题,农行湖北分行近些年积极推进以物理网点为骨干、以“智慧银行”为补充、以“金穗惠农通、E农管家”为支点、以“移动金融”为延伸的“四位一体”服务三农工程,形成了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渠道体系,让更多贫困老乡受到金融扶贫雨露的滋润。
在持续对贫困县域农村物理网点升级改造的基础上,目前,农行湖北分行已在295个农村网点设立了“三农服务专区”,在368个城郊区网点设立个贷、小微企业服务专区,在236个网点开辟了社保金领取、老年人及残障人士专柜,以实际举措推动了金融服务下沉。
智能化人脸识别、指纹认证、影像采集……农行湖北分行“智慧银行”的出现,让这些高大上技术真实地来到了普通农民身边。这种集新型智能柜台和传统自助设备等多种服务载体于一身的综合型自助服务渠道,集开卡销卡、电子银行、转账与查询等多项金融服务于一体,轻松实现物理网点90%的功能。据农行湖北分行三农部门负责人介绍,该行已在农行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建立了236家“智慧银行”,未来还将实现人口大镇、经济主镇的全覆盖。
三
2683万张惠农卡(社保卡),3.4万个“金穗惠农通”服务点,覆盖95%的行政村……一个个金穗惠农通服务点,成为“农民家门口的小银行”。契合“互联网+”时代潮流,农行湖北分行积极推动“金穗惠农通”工程与电子商务对接,创新研发推广首个三农电商平台——“E农管家”。该平台淬炼惠农商城、企业商城、个人商城、惠农金融、农产品上行等七大功能,实现线上线下便捷支付一体化,构建集电商、金融、消费于一体的三农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E农管家”自去年4月上线以来,已实现湖北省69个县域全覆盖,链接合作上线四级客户达12.5万户,平台商户累计交易量突破600多亿元。
黄金网上购,理财随时买,在线查明细,缴费不出门……针对广大农户尤其是“惠农通”服务点覆盖不到的贫困山区农户,农行湖北分行还积极推广移动金融产品,使得荆楚百姓“坐享”便利。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掌上银行客户数已突破472万,移动金融平台累计交易额达1384亿元。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同时,风险防控始终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农行湖北分行把控风险、稳增长放在业务经营更加凸显的位置上,下大力气稳定资产质量,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以“羊羊得益”精准扶贫实践为例,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保险公司个性化保险、全县“万名党员干部为万户养羊贫困户作担保”活动等,多方力量的参与,使得风险防控问题实现破题。
政府按贷款金额的10%存入风险补偿基金,贷款一旦逾期,80%由政府承担,20%由农行承担,有效分散了风险。与此同时,农行湖北分行在完善扶贫贴息贷款监督制约机制上狠下功夫。贷款调查阶段,严格落实双人实地调查制度,坚持必须上门调查、必须与村委书记见面、必须与驻村干部沟通、必须与群众接触。
贫困户拿到贷款后,罗田县各级政府驻村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和村委会就会协助农行,通过跟踪监测和监督检查制度,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