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2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迎接2016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共青团服务青年双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打造多元创梦空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07日   06 版)

    邰若鹏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大学期间,他先后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竞赛中获奖9项,获批专利7项。今年8月,他在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活动中榜上有名,成为学校第3位荣获该奖项的学生,是校园中的科研达人。

    像邰若鹏一样,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园里,有很多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分子和优秀团队。他们在学校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影响和帮助下,组建工作室开展科研创新,踊跃参加创业实践。

    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日渐形成

    “同学们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选择空间很大,参加课外科研训练、专业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雄鹰杯’系列竞赛等,都能够提升大家的创新能力。”在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拓展导论课上,校团委书记王耕向学生们详细介绍学校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这门课程是学校团委面向大一全体新生开设的必修课,让学生早早拥有选择创新创业活动“菜单”的机会,关注和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来。

    如何定制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实现全覆盖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面临的普遍瓶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紧密围绕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行为的发展规律,构建了“基础性训练—综合性训练—创新性训练”的课外创新实践育人平台。学校通过学术讲座、技能训练、科技竞赛三大模块,为所有本科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持,学生由此可获得5个科技创新学分,进而保证了创新创业活动的大众化参与机制。

    三年前,一场关于动植物标本制作的学术讲座,打开了理学院生物技术专业邢经纬科研创新的大门。此后,他将课堂专业知识与课外创新实践相结合,对大豆基因反应条件优化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专项课题研究。作为班级学习委员,邢经纬还组织带动班级全体同学投入课外科研训练,制定实施了“小组合作—共建帮扶—导师负责”三位一体的训练体系,同学们在科研训练中实现了共同成长。

    “通过课外科研训练,入门后的学生可以继续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每项1~3万元的经费资助,完成从大众普及型到精英提升型的升级。”王耕说,近三年,全校共举办学术讲座705场、技能训练811项、学科竞赛263项,同时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29项,经费总投入450余万元。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术竞赛奖励45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12篇,获批专利技术105项。

    “是学校搭建的课外创新平台为我提供了科技创新的大舞台”。软件学院姜文涛博士介绍,自己从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答辩,科研能力不断显现,潜力得到激发,从此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

    “雄鹰杯”竞赛是校内竞赛之一,包括论文竞赛、发明创造竞赛、创业大赛三项赛事。第九届“雄鹰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经济学专业学生夏怀明说,自己通过参加竞赛将创业设想完善为创业计划,又将创业计划的蓝图变为创业实践。他在家乡辽宁省阜新市创办了“夏墨教育”,专门开展中小学生国学教育,已经从最初的1个班级发展到10余个班级,招录并储备教师20余人。

    除了学校团委、教务处等职能部门搭台建制,各二级学院的教学、科研及团学工作部门也积极参与,工作中明确“一个学科一组基础性训练体系,一个专业一套综合性训练方案,一名骨干教师至少指导一项创新性训练项目”的原则,充分调动了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

    工作室模式的学生创新团队快速萌发

    “拒绝平庸、迎接挑战”是传奇工作室的工作口号,在郝志勇老师的指导下,工作室几十名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提升了创新实践能力。工作室每年会面向全校各类专业学生4次招收成员,学生想加入工作室,需要经过科学而严格的选拔。选拔分为成员申请、分组比赛、综合面试三个环节,其中分组比赛主要通过制作四足行走机器人或循迹智能小车考察动手能力。

    成为传奇工作室成员后,学生会被分到三维设计软件小组、机械装配小组、电子电路软件小组、电子电路硬件小组进行专题培训。目前传奇工作室成员已经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8项,在全校学生中小有名气。

    “自来水降压发电储电智能水龙头”项目是机械工程学院太阳石智能装备创新研究团队成员获得的第67个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奖。作为全国首批50支“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之一,太阳石智能装备创新研究团队成立8年来,团队规模一步步扩大,从最初4人发展到如今的19人,形成了机电一体化稳定的研究领域,累计获得25万余元的经费资助,先后开发了矿车拉力智能监测仪、自发电多用途式移动电源连接装置、踏步健身发电装置、网格式新型压路机等项目。凭着日复一日的积累和从事科技创新的坚定信念,团队成员牺牲周末和假期时间从事科研创新,不断吸纳和培养优秀创新成员,打造拥有共同愿景的团队式创新文化。

    与传奇工作室和太阳石智能装备创新研究团队一样,如今校园里活跃着50余支工作室模式的学生创新团队,蚂蚁工作室、航模工作室、光维工作室、鹏程工作室、立方导航工作室等都集结了一大批痴迷于科技创新的学生。学校为他们提供工作场地和研究经费,在与指导教师共同拟定研究选题和计划后,较长时间内各团队针对某一特定领域自主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

    冻融循环实验是土木与交通学院蚂蚁工作室的一个研究项目,冻和融的交替,要求团队成员每2个小时就要读取一次数据,一个周期就是4天4夜,他们就4天4夜不能合眼,几次实验下来,反倒对冻融产生了感情,也更加珍惜团队成员间的情谊。

    尾矿坝溃坝破坏规律实验是蚂蚁工作室另一个重要研究项目,在金佳旭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通过开展不同高度、不同加速度、不同浸润线高度的尾矿坝溃坝规律仿真研究,努力为控制尾矿库运行中的危险因素、维持库区周边的社会稳定、创建良好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工作室培养了成员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带给他们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坚毅品质,让他们在各自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多名学生作为科研特长生进入中科院岩土力学研究所、北京市政研究院读研深造。”谈到蚂蚁工作室,学院党委书记刘文生如数家珍。

    多元化的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正在兴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还积极筹措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和就业实训平台,提供岗位实践、专业实习、合作教育等。学校首期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于2016年5月组建,学员面向全校学生公开招募,侧重选拔具有一定创业经验或较强创业愿望的学生,培养环节中邀请5名KAB创业教育讲师和近20名企业家面对面传授创业经验,凸显了高校教师与企业家协同培养的特点,让学生真正切身享有创业的角色体验,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创业知识。

    创业类社团的蓬勃发展也是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学校为学生搭建了创业实践平台,成立“创客+”大学生创业联盟、“i创工作室”等多个创业社团,参与学生达数百人。“创客+”大学生创业联盟由校团委和电子商务研究院在2015年4月共同发起,重点引导和带领学生依托互联网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活动。

    社团副会长李传峰带领团队在PVGO校园创业家摇篮计划创业大赛团体赛中,展现了团队的优秀销售能力。同时,他的校园闲置物品共享App还通过微创业路演落地孵化;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2014级学生郭颖的基于小白输入法的无线键盘项目,通过学校创业大赛,被某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看中,成为创客空间的苗圃项目之一。这样的示范效应在学生中的影响巨大,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协同式培养,学校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创业实践活动。

    “协同培养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可以通过学校与地方政府、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协会或研究院所等协同方式,培养创业型人才。创业能力提升班、‘创客+’大学生创业联盟都是学校在这方面的积极尝试。”学校副校长邵良杉教授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07日 06 版)

“小娘舅”屠昱的60小时志交会之旅
百威英博在浙江江山市
开展亚太“减少酒精不当使用城市”项目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打造多元创梦空间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