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一线来信

不能一叶蔽目 需全面认识和理解学生资助

任树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12日   10 版)

    一篇题为《妈妈给我买了一双耐克鞋,学校就取消了我的贫困生助学金》的文章,将高校学生资助项目评审机制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高校学生资助是否公平合理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那么,大学生是否应该追求奢侈消费?高校学生资助的现状究竟如何呢?

    笔者从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多年,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勤俭节约应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追求

    勤俭节约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是当代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需要深入思考并积极付诸行动的时代话题。无论家庭富有抑或相对贫困,大学生都应该追求勤俭节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应如此,他们应该将相应的资助用于促进自身学业和能力的提升,而非追求穿着的华丽。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勤俭”慢慢成为部分大学生的“边缘化”观念,取而代之的是铺张浪费、追求品牌、相互攀比。他们或者依靠殷实的家境;或者通过省吃俭用来购买自己喜欢的“贵重物品”;甚至通过“借贷”来满足当前的奢侈消费需求。例如,为了疯狂的“双11”,省吃俭用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了追求名牌,提前消费、分期付款,等等。

    这显然不是应该倡导的消费方式。大学时代是个人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人在大学阶段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那勤俭节约将伴随他一生;如果整个青年群体都在大学阶段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那勤俭节约将成为民族的标志。名牌的着装、奢华的生活,并非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更不应该是当代大学生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大学生更应关注自我能力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就像在足球场上,如果你的球技足够出众,观众只会看到你精湛的球技,而并不会在乎你穿着十几元的帆布足球鞋还是上千元甚至更昂贵的名牌足球靴。

    父爱与母爱的伟大,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深刻的感受,父母可以为了子女而不顾一切。但同时,我们也希望父母给子女更多的人生指引和精神力量,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积极拼搏的良好人生态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当前学生资助的瓶颈性难题

    确保公平是高校学生资助的基本要求,而准确认定是实现资助公平的基本前提,这也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面临的瓶颈性难题。目前,发达国家主要依靠税收记录等信息来判断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仍然不能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及资助达到100%的准确率。而我国还不能实现通过税收记录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从而准确判断学生的困难程度。

    为了更加科学、准确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等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各地各高校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并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例如,有的高校通过信息采集、量化测评、民主评议及学生家庭实地走访等多个环节,有效提升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科学性和准确率。

    但是,由于全国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及认定标准尚未建立,许多地区和高校不得不简单依靠学生提供的贫困证明,或者通过简单的民主评议来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就大大增加了主观判断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的比重,降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率。如果个别学生拥有相对贵重或奢侈的物品,而又缺乏深入的调查,可能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范围之外,出现本文开篇提到的类似案例。

    笔者认为: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逐步健全和完善税收记录体系,以期通过税收记录判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另一方面,在税收记录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之前,国家应着力建设更科学、更规范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率。

    高校瞄准“精准资助”,着力实施更有人情味的资助

    高校学生资助一直致力于公平公正这一基本要求,当前,更是瞄准“精准资助”的目标,希望通过层次分明的资助体系、个性化的资助项目,着力实施更有人情味的资助,让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

    社会和高校也从来没有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成一个“特殊”的群体,更不存在类似“贫困生就应该有贫困生的样子”这样的描述。与此同时,我们更加迫切地希望提升贫寒学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打造形式和内容各具特色的资助育人平台,让学生具备自主“脱贫”的能力与素质。

    当然,2000余所高等学校、以百万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地、各校、各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复杂,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施情况也存在差异,不排除个别特殊案例的出现。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确保资助工作更加公正合理。

    但是,我们也必须全面认识当前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能将个别学生的特例当成共性问题来对待。就好比一棵果树上成百上千的果实,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个人吃到了其中的一个坏果子,就大肆宣扬这棵果树上的果实都是坏的。一叶之所以蔽目,只因叶子离眼睛太近,换个角度,看到的自然是明媚的艳阳天!

    (作者为高校教师)

任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12月12日 10 版

学生评教如何褪去行政化外衣
不能一叶蔽目 需全面认识和理解学生资助
为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