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自主创新 驾驭“世界之最”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13日   08 版)

    上海电力学院 姚宏扬/摄

    近日,由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与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联合主办的“西电东送·寻美”活动走进云南,10名大学生记者与超高压输电公司的团员青年们深入“西电东送”工程的第一线,大家为配备世界一流技术的换流站所震撼的同时,也感受到南网人在自主创新领域的不断进取突破。

    “高大上”与“小草根”

    最高可升至7米的取货台,单个可负重一吨的悬臂货架……大学生记者们在楚雄换流站看到的“智能仓储系统”不仅外形庞大,而且专门适用于换流站仓库“身价”动辄上百万物品的摆放与搬运,真是名副其实的“高大上”的自主创新成果。

    坐落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楚雄换流站,是世界上第一个±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送端站。据悉,作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项目,目前楚雄换流站累计向广东输送清洁能源约16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约5000万吨。

    2012年之前,如果你想在有1000多件库存设备的楚雄换流站仓库里找零件,“全凭记忆和运气”,而如今,只需要在电脑数据库中下达指令,需要的零件甚至可以直接送到你跟前。“以前在仓库找东西要花一天,现在只需要一分钟。”仓库管理员彭德新说。

    据项目负责人任君介绍,这套“智能仓储系统”从设计到研发,都是由换流站与昆明某科技公司合作完成,目前在世界尚属首例,是专门针对电站仓库货物“形态各异、机器负重量大”的特点研制的,并将在今后逐步推广。

    在这里,“草根创新”也比比皆是。普洱换流站团支部书记黄殿龙组织开发的“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换流站隐患实时监测应用”,通过具有图像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对站内近百个压力值表的读数进行检测,将以往依靠人工读数、分析的工作交由机器完成。仅仅几万元的科研投入,便节约了运行人员每月400多个小时的宝贵时间。

    据统计,仅是楚雄换流站,在2015年就申报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项。目前累计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特高压专题论文32篇。

    向科技要生产力

    在普洱换流站副站长陈图腾看来,创新其实也就是“向科技要生产力,把人从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南网人时常用“来电”来打趣自己从事的工作,实际上这些重点院校毕业的高材生们,做的工作不仅是“来电”那么简单。

    一些看似基础而简单的问题,往往成为目前南网技术人员们选择研究的课题。

    换流站设备的运行如同人的肌体,当人发热时,根据医疗常识我们可判断这是感冒的症状,但机器发热时,不论温度或高或低,我们却无法得知机器生了啥病。为机器发热温度的高低设立可参考的评价体系从而“对症下药”,陈图腾和他的团队目前正在攻克这一难关。

    据了解,云南作为西电东送工程的送端之一,±500千伏及其以上的直流输电工程应用的电力技术和装备是世界领先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世界电力行业的空白。“以前在交流电时代的经验很难适用”,面对换流站中摆放的大物件,南网技术人员完全没有可直接参考的经验。

    “为以后的其他换流站多积攒经验。”在牛寨换流站运行二值副值长曹显武和大多数南网人看来,在“世界之最”换流站里的创新,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今后电力行业发展的“里程碑意义”。“毕竟是世界领先的,在这之前没多少人做过,保障安全是第一位。”

    “来电”的背后

    “时间就是金钱”在西电东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据了解,位于云南盐津的牛寨换流站是西电东送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结点,其满负荷运转时,每天可向广东输送1.5亿度电。仅靠牛寨换流站输送电量,便可满足广州市区一半的用电需求。以每度电约在广东创造12元GDP来计算,该换流站每天输送的电量相当于为广东省贡献了18亿元的GDP。

    “一刻也耽搁不起!”副值长曹显武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自己和站里同事们创新的步伐从没有停歇。

    另外,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作不仅在于经济效益的增长,空调、冰箱,甚至是烹饪,当今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早已和电结合在一起。“来电”,对于人们而言,可以算的上是生活质量的保证。

    家住广西岑溪的陈倩(化名)对5年前暑假长时间停电的那段日子记忆忧新:白天汗流浃背没空调,晚上洗澡没热水。在35度的酷热中,“仅靠蒲葵扇来存活”。但近年来,停电的次数越来越少,“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不少”。

    不论是在普洱、楚雄还是在牛寨换流站,当面对之前从来没有了解过的机器设备时,“难免有些无所适从”。但正如曹显武所说,在创新的同时,实现的是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过程中,也很有满足感”。

    (云南大学 苏有鹏 湖南大学 莫金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13日 08 版)

电网人的世界不只灰和白
变电站里的坚守者
不一样的上班路
看别人不曾看过的风景
自主创新 驾驭“世界之最”
云中行走 高压线上的师徒传承
在荒凉的土地上书写奋斗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