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事件观

对西湖畔的火种抱有期盼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14日   09 版)

    从一个小小的院落里起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上周末宣告成立。它中英文名称中的“高等研究院”,都极易使人想到大名鼎鼎的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而它实际上是一所筹备中的大学——西湖大学——的前身。

    这所大学尚未出世,不过从定位来看,它很可能是久违的中国大陆私立大学的最新火种。它由7位精英人士发起,通过自设的基金会筹款,目标是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小而精的世界一流的综合大学。

    世界名校之林中,最为杰出的当属私立大学,但在中国当下,没有任何一所私立大学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声誉方面与重点公立大学媲美。

    30年来,大陆批准设立了不少“民办高校”。但正如西湖高研院创始院长、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所言,这些学校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未曾在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探索。这是一个空白。

    今日的空白,昨日的断裂。中国不是没有出现过声誉卓著的私立大学。与欧美不同,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肇基太迟,且诞生于民族危亡的清末民初。当时,燕京大学等教会大学、北京大学等官办学堂以及南开大学等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私立大学三足鼎立,各类都有杰出代表,在动荡时局中守护文脉。

    后来,私立大学一脉中断,许多学校或消亡或转为公立。长期的公有制语境下,“私立”是一个来路可疑而不受欢迎的定语。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设立的私立大学不称“私立”,而称“民办”。

    其实,“私立”并不等于“私有”。大教育家张伯苓创办南开学校40年后曾形容,社会是“南开之保姆”,而南开是“社会之产儿”,精辟阐释了私立学校的角色。他接受过各路人马的资金,有私人捐赠也有政府资助。当一笔来自军阀的捐赠招致非议时,他辩解:“美丽的鲜花不妨是由粪水浇灌出来的。”

    时至今日,国人已不再为经济领域“姓公姓私”而争论不休。邓小平的“好猫论”同样适用于高等学府,不管公立还是私立,一所好的大学因何而“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在探索未知世界和传承人类文明中的表现。

    短短几年间,一些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成为现实:公立大学与民间资本合作创办了不少新大学,海外大学也在中国抢滩,教育领域早就出现了“混合所有制”。公立大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

    当初,中国私立大学创始人的强烈愿望是“教育救国”。今天,中国奠定了大国地位,西湖大学的发起人意在“教育强国”,如7位发起人中的施一公、饶毅教授几年前就撰文指出:中国持续发展的挑战包括基础研究的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高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严重缺失。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可以在高等教育落后的情况下,真正成为全面领先的世界强国。

    从两代身处不同维度的办学者身上,能够看到相似的抱负和雄心:张伯苓要让他的南开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并驾齐驱,东西称盛”,施一公毫不讳言要借鉴“加州理工大学的规模和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他甚至在西湖高研院成立仪式上透露,期望10年、20年之后,这所新学校就能在世界上“备受尊崇”。这样的时间表,不少大陆老牌名校尚不敢提出。

    与前人不同,西湖大学的发起人拥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优势。今天,中国已是第二大经济体。国内产生了世界级富豪,私立大学的筹资来源不成问题。有人认为国人的慈善捐赠文化尚未形成,但应看到,哈佛大学高达3.5亿美元的史上最大单笔捐赠就来自华人。就在上周,从大陆起家的富豪陈天桥刚刚给加州理工捐资1.15亿美元。各界对大陆高校的捐赠也在猛增——上周,我们报道了中国富豪群体对大学日益慷慨的捐赠现象。

    另一有利因素是,改革开放后留学潮形成的海外人才储备极为庞大。如何用好这笔储备是每一所中国大学的课题。西湖高研院的发起人,无一不具备海外名校背景。这批人恢复高考后升入大学,出国求学、工作,在各自领域做到一流水准后回国,接受过世界名校的熏陶并深谙其办学之道。

    西湖大学当然也面临着这个时代的挑战。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它与“体制”如何互动。施一公等人归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执教。自1998年的“985工程”以来,国内顶尖大学在通往世界一流大学的路上有了许多突破。他们在这些最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高校位居要职,如陈十一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和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系清华大学副校长,潘建伟系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饶毅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从理论上说,他们的教育理想和抱负,在他们任职的岗位上也能得到一定的施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施一公等人在不同时期对身处的科教体制提出过相当严厉的批评。他自己就曾对国务院总理提出,国内行政对学术“控制太多”。

    如今,他们另辟蹊径,在西湖畔的一张白纸上描绘理想大学的蓝图。那里不会是脱离旧有体制的世外桃源。不同级别的领导出席了西湖高研院的成立仪式并不吝赞扬。地方政府承诺给予它4个研究所4亿元经费。据透露,施一公出任院长,是由浙江省政府致函清华大学发出邀请。一家私立研究院的创始院长,需要省政府向一所公立大学发函,邀请公立大学的雇员兼任,这或许只能用“中国特色”来解释。

    西湖大学借鉴斯坦福大学的理念,而斯坦福著名的校训就是“自由之风劲吹”。将来,这所学校如何“化缘”,如何确保自主选择生源,如何维持独立的非营利组织的身份,甚至校长由谁任免,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施一公曾表示,他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归国,理想就包括与一批志同道合者一起推动中国科教体制的改善。作为一名生物学家,他鼓励学生说,不妨与中国足球来场比赛,看是中国足球先踢进世界杯,“还是我们先去斯德哥尔摩(指领取诺贝尔奖)”。现在,他参与创办了一所雄心勃勃的私立大学,怎样像他期待的那样去改善科教体制、改良学术生态,球在他的脚下。

    2012年创办的南方科技大学曾因要在短期内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及其配套改革而备受瞩目。但南方科大是一所公立大学,即使它做了某些尝试,那也是公立大学系统的调试。筹建中的西湖大学对丰富中国大学多样性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它在大学与社会、与政府互动方面的尝试,都将极为引人注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杭州西湖畔的星火,能否在中国高等教育生态中形成燎原之势,更值得期盼。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14日 09 版)

对西湖畔的火种抱有期盼
追赶时代的老爸老妈
新闻眼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