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驶出林肯隧道,“谷歌地图”“欢呼”了一声:“欢迎到纽约!”随之而来的视觉冲击进一步强化了听觉,真切地告诉我:到纽约了。
虽然这是我见纽约的第一面,最初的印象难免因冲动而偏颇,但直觉告诉我,纽约会是一座很有趣的城市。站在纽约街头,看着夸张的大屏幕,不禁会想象在一帧帧广告画面的背后,一个品牌要付出多大努力才能让它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时常向同行的Z这样感慨,他却并不认同,还反问我:如果生活在重压之下,每天都要为了生计奔波,还有多少闲情逸致来欣赏这些风景呢?在亚洲金融中心被熏陶过4年,我自是知道生活在重压之下的百姓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且仍然是心有余悸的。我会有在纽约生活一段时间的欲望,却不知能持续多久,可能几天、几个月就落荒而逃了。然而青春不就是用来折腾的么?
原先总看到港铁宣传自己的准时率有99.8%,当时还不以为意。纽约的地铁在我们刚刚踏上曼哈顿岛之时就带来了不小的“惊喜”,让我意识到,原来地铁班次密集并且准时并不是一件天经地义的寻常事。
这次短短两天的纽约之行,是按照标准的游客行程规划的,期望能最高效地串连起各大景点。然而和之前我与Y每次见面一样,聊天一定是会超越其他活动的。可能在某家餐厅吃着吃着,就发现服务生已经开始打扫卫生了;或者在某条街走着走着,发现已经走到尽头,忘记了我们原本打算去往哪里。总之玩儿得很随性:在中央公园看金黄色的心形树,笑和马儿抢食的鸽子;时而和大树捉迷藏,时而冒着掉进池塘的风险摆很久的pose,只为一张美美的倒影;在布莱恩公园逛圣诞集市,卷筒面包和各式别致的帽子都让我们兴趣盎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简单的场景会让我们提前几个月就开始期待,大概是生活越是纷繁复杂,我们便越发怀念这种单纯的时光吧。
从大都会博物馆出来,沿第五大道向南走,街边卖油画、海报的小贩,像极了在巴黎的塞纳河边。建筑一栋挨着一栋,连原本在楼侧面的逃生楼梯都被挤到了临马路的楼正面,这拥挤程度又像极了香港的市区。正因此,人们对纽约的感情也趋向极端——爱的人会爱到痴迷,恨的人会恨入骨髓。毕竟这是个激发人潜力的地方,努力的人总会赢得一席之地,不那么幸运的人只好卷铺盖离开。可是,不过来试试怎么知道呢?我笃定相信纽约会是一座有意思的城,才不是因为这里有每每想起都让人流口水的Lady M蛋糕呢。
(作者简介:刘思玮,目前暂居在美国马里兰,脚步从不停歇,不知下一站是哪里)
本栏目欢迎读者投稿,投稿邮箱chinausa@ao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