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我的第一副眼镜

王俊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17日   02 版)

    我生长在小地方,本没有太多跟外国人产生交集的机会,真正跟外国人打交道,是从一位美国外教开始的。

    上初中时,学校开了外教课。学校的初衷也许不错,但对我们这些见识不多的小孩子来说,多多少少有点流于形式。每节课45分钟,我们总是在懵懵懂懂中度过。外教是位美国人,大胡子,蓝眼睛,胳膊上的汗毛非常浓密。不知道这位外教多大岁数,我们也不敢问,但从他眼角的皱纹判断,他应该不年轻了。但他举手投足说话讲课依旧一副顽童模样,上课方式非常有趣活泼,至少他自己表现得很“High”。

    我之所以这么清楚地记得这位外教,甚至还怀有一种崇敬之情来回忆他,是因为一件小事。

    有一次上课时,这位外教放课件,展示的是与他家乡、家庭有关的照片,有田野、有花园、有别墅,也有他的家人。照片上的景物兴许很美吧,可我却一点儿也看不清楚。当时我的眼睛已近视得比较厉害了,但出于经济原因,不好意思向家里提出配眼镜的要求。我只好在课堂上用手扯住眼角挤眉弄眼,其状极似“垂死挣扎”,得来的却仍是杜甫诗句“老年花似雾中看”的意境。外教看到我屡屡做出如此奇怪的表情,好几次跟我说话,可我当时并不知道他说了什么,只知道很丢人。

    下了课,我们班的英语老师却找到我,笑着跟我说了外教让他转达的意思。外教说,那个叫“Marvolo”(我当时应外教要求临时起的英文名)的孩子视力不好,应该配一副眼镜了,不然他的视力会更差的。英语老师还专门跟我的家长联系了一下。这就是我第一副眼镜的由来,自打那时起,我正式成了“眼镜一族”。

    时至今日,每当看到那副早已退役的眼镜,我都会想起那位外教和我的初中英语老师。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看不清黑板,因此作出一些奇怪的小动作,有的老师可能不会发现,有的老师也许会视而不见。但这位美国外教却发现了,而且还用行动表达了他对一个“临时学生”的关怀。多年以后,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了其中更深刻的意义,那就是让一个习惯于被忽略、被轻视的孩子感受到了关爱,体会到了“你在我眼里很重要”的存在感。

    (作者简介:王俊杰,淄博市第七中学同心文学社成员)

    本栏目欢迎读者投稿,投稿邮箱chinausa@aoyou.com

王俊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12月17日 02 版

美国“准国务卿”蒂勒森会不会一直是“普京之友”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净网2016”典型案件
团广东省委、省学联召开学习贯彻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
我的第一副眼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明年中国经济有哪些新信号
互联网时代,创博会邀创客走下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