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斗的民族”,俄罗斯的2016年可谓是“继续战斗的一年”。回放战况、清点战场,俄罗斯今年算战绩不菲、战果累累。俄罗斯外交在2016年既有蓄谋已久的“点式突破”, 也有不期而遇的“飞来横福”,似乎一下子成了“最大赢家”和“最牛胜者”,而普京化身成了“历史终结的终结者”。12月14日,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有权力人物”排行榜上,俄罗斯总统普京连续4年蝉联榜首。可见,当下国际关系中,人们“可以支持他,也可以反对他;可以赞美他,也可以贬低他,但唯独不能无视他……”
在中东:以战制战
12月16日,俄国防部正式宣布,叙利亚政府军已完全解放叙第二大城市阿勒颇东部地区。至此,巴沙尔政府已全面控制了叙境内的五大城市,叙内战出现转折,俄在与美较力的中东打恐“追逐赛”中率先冲线。
出兵叙利亚一年多来,俄出动航空兵密集实施空袭逾万架次,看家的航母、新型的巡航导弹、改进后的军舰和潜艇齐上阵,不间断地对叙境内涉恐目标实施远程精确打击,不仅重创了“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还彻底扭转了叙国内局势,改变了中东地区的力量格局。更重要的是,俄军“以战代练”,利用叙利亚这个“练兵场”锻炼了部队、操练了武器,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战斗民族的战斗意志和战斗气势。
在中东反恐战中,俄美一直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偶尔通气、鲜有互动,双方一年内两度就叙停火问题达成的协议又因分歧而沦为一纸空文。但俄正是通过强势介入,不仅夺得了道德制高点,而且掌控了对叙利亚问题的主导权,更强化了俄在中东的话语权。
一年来,俄以叙利亚为抓手,调整与中东各国的关系,盘活了中东棋局。8月16日,俄战机首次从伊朗哈马丹空军基地起飞,对叙境内的“伊斯兰国”分子进行空中打击。这是伊朗“二战”后首次对外国开放军事基地,美国人惊呼,“这是美国在巴列维时代的伊朗都不曾享受过的待遇”。
俄伊走近只是俄在中东棋局得手的一个侧面。日前,土耳其外长宣布,土耳其、伊朗和俄罗斯将于12月27日在莫斯科会面,共商叙利亚问题。而在一年前,2015年12月3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还在强调,俄不会原谅土耳其的背叛行为,土耳其需要为其所作所为付出代价,“禁止进口西红柿”这样的经济制裁是不够的。
俄土关系仅仅半年后就在一夜之间戏剧性反转了。6月27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致信普京,就土军方击落俄战机事件向俄方道歉。7月16日,土未遂军事政变发生后,普京第一个主动给埃尔多安打电话慰问,并公开表态支持其打击政变势力。埃尔多安一把抓住这个“橄榄枝”,趁热打铁,于8月亲赴莫斯科与普京握手言和。随后,普京10月访问伊斯坦布尔,拉夫罗夫12月访问土耳其地中海小城阿拉尼亚,土耳其总理耶尔德勒姆于12月初首次到访莫斯科……俄土两国从水火不容、拔刀相向到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关系的恶化与缓和基本没有过渡期,这种戏剧性的变化成为俄外交在2016年重要收获和亮点。
对西方:以战止战
如果说俄罗斯在中东是“以战制战”、通过攻势凌厉的反恐战倒逼美国就叙利亚问题坐下来谈的话,那么在乌克兰问题上,俄更多是用“混合战”对付西方,不仅较为成功地冻结了乌克兰东部的“热战”,还让美欧的内政怎么也逃不出“普京的阴影”。
12月16日,奥巴马在其任内的最后一次年终记者会上被问及“俄黑客助选特朗普”一事时答道:“我们说过,而且我将证实,这发生在俄罗斯政府最高层面。是否是俄罗斯高官在弗拉基米尔·普京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行事,决定干扰美国选举,我将留给你们自行判断……在俄罗斯,没有多少事会不经过普京。”无疑,普京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从来都是美国人干涉别国的选举,如今却是美国的选举被别人“干涉”了。而且这个“别人”就是奥巴马口中“较小的、较弱的、没有创新的”俄罗斯。俄罗斯网民讥讽道:“不知道目前谁是世界超级大国?强大的美国竟然抱怨俄罗斯干涉其大选。”
美国人的怀疑并非毫无根据。自乌克兰危机以来,饱受美欧舆论战、口水战、外交战、制裁战等多重围剿的俄罗斯,打出了“俄罗斯版的混合战”,把舆论战、信息战、心理战、间谍战、网络战、经济战等反常规手段与原有传统战争手法混合在一起,无所不用其极地对美欧发起无孔不入的非对称性报复,让美欧一时难以招架。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普京于11月30日签批的新版《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在总纲部分为俄外交新增了“巩固俄罗斯作为当今世界有影响一极的地位”和“强化俄罗斯媒体在全球舆论空间中的地位,使俄罗斯观点在国际舆论中得到广泛传播”两项目标,使俄外交目标从原来的9项增至11项,这进一步表明俄罗斯更加注意自己的国际地位和“软实力”。
俄罗斯与美欧的战斗远非“一战到底”,而是“以战求和”“以不对称性对抗”争“绝对平等”。就在与美欧苦斗两年多后,普京在12月1日的国情咨文中向西方释放了善意。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想与任何人对抗,这对我们、我们的伙伴和国际社会来说都没有必要。与个别视俄罗斯为敌人的外国同仁不同,我们不寻找也从未找到任何敌人。我们需要朋友,但我们也不允许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或忽视。我们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亲手创造现在和未来,不需要别人的提示和不请自来的建议。”
靠东方:以和养战
普京之所以能毫无顾忌地在西线与美欧大打出手,与其战略勇气和霸气有关,更与其精准的战略判断有直接关系——“东线无战事”成为俄在西线解困的倚靠。作为“既欧既亚、非欧非亚;既东既西、非东非西;既左既右、非左非右”的特殊国家,俄罗斯一直在东西之间矛盾前行。俄罗斯外交大方向从叶利钦初期的“一心向西”到叶利钦后期的“东张西望”,从普京初期的“东西并进”到再到随后的“以东制西”。
为了进一步打造有利于俄罗斯的欧亚合作大格局,普京6月在第20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呼吁,建立一个有欧亚经济联盟、印度、中国、独联体各国和其他国家参加的“大欧亚伙伴关系”,把一个更新的概念装入俄深邃的战略谋划。正当分析人士猜测俄此次的东向外交是“通过东方去西方”,抑或是“西辕东辙”之际,普京在12月1日的国情咨文中强调:“俄罗斯奉行积极的东方政策绝非出于一时考虑,也不是因为与美国或欧盟的关系转冷,而是出于长期国家利益和世界发展趋势。”
12月17日,普京结束了一天半的东瀛之行,安倍以“五顾俄罗斯”之诚意终于换来了普京的“回眸一笑”。这次访日,普京以“迟迟地到”逼着安倍“痴痴地等”,拿走了一厚摞儿经济合作协议,实现了对西方外交的“点式突破”。反观安倍,面子面子没有挣到,里子里子没要到,在领土问题上的打算几乎完全落空,只能任由志得意满的普京扬长而去。更有意思的是,普京访日前在克里姆林宫接受日本记者采访时大赞中俄关系,暗示日本在发展日俄关系时要把中俄关系当作样板,这让日方深刻地认识到了“配角”的尴尬。
其实,中俄关系不仅是中日关系的样板,而且也是大国交往的典范。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中俄元首年内实现5次会晤,对两国关系发展及时作出新的战略规划和部署,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此外,中俄关系今年还有许多个首次:两国元首首次发表《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两国外长首次联合发表《中俄关于促进国际法的声明》、中俄圆满完成首次对4300多公里国界线的联合检查并发表联合声明、中俄圆满结束首次北极联合科考、中俄首次在南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中俄军舰首次联合在钓鱼岛毗连区海域活动、中俄两地区地方合作理事会召开首次会议、首届中俄网络空间发展与安全论坛在莫斯科举行、中俄首次共同就“萨德”发声、中俄首次举行首长司令部联合反导计算机演习、中俄装备制造和科技创新博览会首次在俄罗斯举办、银联国际与俄罗斯国家支付卡公司首次开展发卡合作……在2016年“黑天鹅”频频飞出的世界,包罗万象的中俄关系不仅给两国及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也为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注入了强大正能量,并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一块重要压舱石。
本报北京12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