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首部公共关系蓝皮书——《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蓝皮书”),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就其中的亮点内容进行解读。
聚焦于“政府公共关系”
据悉,蓝皮书是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推出的我国第一部公共关系蓝皮书。“实际上,这部蓝皮书的最初框架是按照‘政府公共关系、企业公共关系、国际公共关系……’等来谋篇布局的。但是,编委会的同志们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邀请的专家经过反复讨论,一致认为,首部蓝皮书不要试图面面俱到,而是要聚焦于当前最紧迫的、最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王大平说。
2015年~2016年期间,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在制度建设、舆论环境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新情况,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典型案例,政府公共关系的确到了该总结的时候了。王大平告诉记者,2015年,不管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还是在实践当中,包括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上,政府公共关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因此,首部蓝皮书聚焦于“政府公共关系”。
政府公共关系,理念是第一位,方法是第二位,蓝皮书在进一步推动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王大平表示:“当前,党政领导干部‘惧媒、防媒、敌媒’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不敢说、不会说’的情况广泛存在,一些官员面对空前活跃的社会舆论感到‘如履薄冰、如坠深渊’,这种观念、理念不改变,是难以做好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
从“需求侧”角度分析政府公关
据悉,蓝皮书也是首次从“需求侧”的角度分析政府公关总体情况,并与企业公共关系有所比较。据王大平介绍,这部蓝皮书不是从公共关系服务提供者的“供给侧”角度,而是从政府的“需求侧”角度出发,回答以下实际问题: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现状如何?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的公共关系有哪些特点?与之相对照,企业公共关系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特点?通过与企业的比较,政府公共关系发展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总报告既是一把尺子,提供一个标准去衡量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公共关系的发展情况,也是一面镜子,向公共关系行业投射出政府公共关系的需求,为进一步向政府部门提供公共关系服务提供借鉴。”王大平说。他认为,比较而言,政府公共关系投入不均衡,创新严重不足,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亟待提升,国际公共关系能力比较薄弱。而企业的公共关系传播投入稳步增加,品牌建设价值凸显。
“认清舆论环境是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前提。”王大平告诉记者,“蓝皮书首次全面梳理国内舆论环境特点,并将成为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有力支点。”当前,国内舆论环境呈现出媒体分化、移动化、社交化、视听化等特点,显现出“传统媒体式微、移动互联媒体成为超级传播平台”等趋势。
“企业公共关系传播呈现三大特征:内容驱动、移动互联、协同整合,尤其是面对全媒体环境,企业通过打造自媒体平台,生产优质内容带动营销创新,借力社会化媒体与消费者深度互动,在实效营销目标导向下,实现公共关系与广告更为紧密的协同整合。”王大平说,“很多方面都值得政府去借鉴。”
亲历者总结申办2022冬奥会成功经验
蓝皮书首次公开北京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成功经验,是由曾任北京冬奥申委副秘书长、新闻宣传部部长、发言人的王惠同志担任主编并亲自执笔。
“王惠作为北京申办2022冬奥会的亲历者,首次为我们还原了申报奥运的公共关系实践工作。应该说,北京申办冬奥会的过程,是对外推介北京城市形象,运用国际公关策略扩大影响、赢得信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北京精心策划和准备,有序开展宣传推广,及时了解国际舆情,精准分析受众需求,优化北京竞争实力,实施精准公关策略,为中国承办国际重大活动提供了非常好的公共关系实践案例。”王大平说。
不回避敏感问题
蓝皮书没有回避敏感问题,突发事件处置和危机公关也是年度蓝皮书的突出亮点。包括天津爆炸事件、“东方之星”沉船事件、青岛“天价虾”事件等,都成为重点分析的案例。
“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研究的重要领域。2015年我国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其中既有‘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等在应急宣传和舆论引导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也有‘天津港8·12爆炸事件’等处置不当的案例。”王大平说。
王大平告诉记者,他感到成功案例的共同特点是:遵循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在全力开展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同时,同步做好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全程塑造公开透明、坦诚负责的政府形象,得到了社会舆论的理解和认可。
“与此同时,由于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公共关系发展和能力水平不平衡,机制不完善,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能力亟待提高,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新闻发布的意识仍然欠缺,在某些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乏力,甚至出现大量谣言,这些教训是深刻的、惨痛的。”王大平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鄢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