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湖南省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经济学者柳思维提出了“洞庭湖经济带”概念,望此区域“成为湖南省内继长株潭之后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带之一”。但经历了近20年变迁,在经济发展的背后,洞庭湖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却成了更棘手的问题,于是,“生态”二字最终被放到了“经济”之前——201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并在批复中指出,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于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强调生态,首先强调的是绿色环保的经济模式。“体育本身的绿色属性正好能与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融合。”湖南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舜在昨天常德“绿色骑迹,洞庭800”2016环洞庭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热身赛后表示,虽然现在的洞庭湖无法比拟历史上“八百里洞庭”的壮阔,但整个经济区良好的自然及人文资源,依然足以撑起体育和旅游两方面的想象,“以赛促游,用体育赛事把洞庭湖炒热,至少让公众的视野不仅停留在岳阳楼等固有景点上,还能发现更多更好的旅游线路。”
据李舜介绍,“体育搭台、经贸唱戏”已得到包括常德、益阳、长沙及洞庭湖周边各县市区的共识。因此,由国家体育总局、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南省体育局等10多家省级主管部门承办的“环洞庭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本年度足迹已遍及上述多个城市,“明年将迎来符合国际自联要求的职业赛,未来5年,800公里赛程也将提升至3500公里,最终实现以比赛打通洞庭湖区域,进一步开展适合各地的体育旅游结合项目,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李舜以湖南省约4200家规模休闲农庄为例,“可以依靠植入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等,向体育休闲方面进一步挖掘,骑行、徒步、登山等活动都可以进行,体育活动不再局限于垂钓一种。”
本月22日,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这让不少身处风口的人充满信心,也吸引了更多准备入场的投资者的目光。作为本次赛事承办方,湖南体运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曙表示,体育加旅游是大方向,但不代表二者所有结合都能有一加一等于甚至大于二的效应,“有差异化、有市场价值的精品体育项目才应该考虑和旅游结合,毕竟,二者是完全不同的行业,结合的前提是可以互补。而打造差异化的体育旅游精品,就必须有专业化操作,否则一拥而上很容易出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体育赛事不是万能的,呈现的只是前端,不能认为单靠办场比赛就能为景区带动多少客流,一定是要形成赛事品牌、延展相关体育服务,才能和景观价值结合,不是生搬硬套把体育和旅游放在一起就行。”
对蔡曙提到的“互补”,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王莉曾有解释:“观光旅游很少重复消费,体育消费则有重复性,因此,未来更多旅游产品需要借助体育产品来提升吸引力。”对此,李舜给出案例,“湖南是旅游大省,早已形成不少精品旅游产品,例如张家界,去年接待游客突破5000万人次,想在现有客流量的基础上,把游客再多留在张家界一两天,就得依靠体育产品的介入。而针对一些还没有形成规模的旅游产品,体育能起到预热、打通资源的作用,比如我们正在关注的洞庭湖圈。”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和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也是受到重点保护的湿地。可近年来,湖区内出现大面积的修建钢丝网围违法捕鱼的现象,让“环保风暴”抢占了“鱼米之乡”的印象,这对周边体育旅游的产业形成带来了一定阻力。对此,蔡曙认为,体育赛事能桥接的不仅是旅游的未来,也可以成为改善环境的平台,“除了提倡绿色出行的理念,更实质的作用是能吸引更多公益项目和组织参与到洞庭湖的环保治理中。”据体运通工作人员介绍,组委会目前正与知名公益人邓飞进行接触,“他发起设立的几个公益项目会陆续通过‘洞庭800’呈现,例如E农计划、免费午餐、让候鸟飞、水安全等等,进一步为洞庭湖生态保护、湖区人民生活质量改进提供更多保障和支持。”
本报常德12月25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