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走近2016年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

约吗?我们来年再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骆沙 杨利伟 实习生 常江 陈丹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28日   08 版)

    中央财经大学鹿力同心团队

    “2016年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活动悄然落幕。

    这次活动历时近5个月,旨在展示大学生在暑期实践中的学习实践成果,展现他们的青春,他们的力量。自2016年8月11日中国青年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ID:zqbcyol)发布活动通知以来,全国共有近300所高校、1000余支实践团队参与,展示投票页面访问量累计突破千万人次。

    这已是第二届主题寻找活动。2015年,首届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活动也曾引发广泛关注。如今,第二届活动已近尾声。然而,难忘的实践经历,并不会因为活动的结束而被忘却。

    团队,每个人都有话说

    最佳实践团队之一、河南安阳师范学院“焦融育苗”广西支教团已经4岁了。团队负责人范静认为,团队名的每一个字都有含义。

    “焦,为聚焦;融,就是融水;育,培育;苗,因为去的是苗寨,关注的是苗族小朋友。”她说,把支教地点选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因为在联系了当地相关部门后,知道这里的留守儿童不在少数。爸妈多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对支教有迫切的需要。”

    中央财经大学“鹿力同心”团队的名字也别有一番深意。该团队负责人员远介绍,“戮力”本身有团结的意思,加上团队小伙伴都是包头人,包头又被称为“鹿城”。因此,综合考虑之后,他们最终确定了这个名字。“我们的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擅长不同的东西。这种心往一处使,力往一块用的感觉很棒。”员远说。

    除了各自不同的团队文化,在实践形式上,大家也选择了不同方式。与大多数团队“深入当地”不同,北方工业大学“圆梦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决定把帮扶对象“带到身边来”。

    “确定了对接的国家级贫困县后,由当地教委联系,我们通过考试进行了初步筛选。接着,在实地考察和互动交流后,确定了最终参与活动的人员名单。” 该团队负责人梁赛说,“参与实践活动的孩子们统一住在清华附中的宿舍。我们团队成员担任班主任角色,负责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并教授一些文化课、实践课等。”

    从“互联网金融”进牧区到“精准扶贫”的圆梦之旅,从“重走长征路”的身体力行到关注“创新驱动经济转型”,从聚焦关爱留守儿童到建设美丽中国……这些多姿多彩的团队文化和主题,体现着当代大学生对“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责任感,也展示着青年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青春力量。

    正如梁赛所说,形式和途径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实现帮扶目的,大家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困难,总比想象的多

    不过,大家常常是构想和热情有余,对现实困难估计不足。

    范静就清楚地记得,学校距支教地有1800多公里,光是路上坐火车就得“晃荡”20多个小时。

    “当地的生活非常困难,生活环境比较艰苦,队员连琦一度过敏,身上起了好多红色的疙瘩。”范静回忆,那段时间,每天早上5点要起床,7点就要开始上课,负担重、压力大。她一度担心连琦吃不消,但让她没想到的是,连琦跟没事人似地出现在课堂上,脸上始终带着笑容。

    不同的实践内容,遇到的挑战也截然不同。前往粤西地区的广东医科大学“微尘·心”公益团队,面临经费短缺。钟铜春告诉记者,粤西地区是广东比较贫困的地方。虽然学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还是捉襟见肘。“最容易节省的就是饭钱,连续很多天大家都只能吃冬瓜。”

    今年,是团队成立第5年。作为新一任队长,他和志愿者们为当地孩子带去的是包括急救知识、寄生虫防范知识、儿童性教育、生命文化教育、阅读流动儿童图书馆等八大项寓教于乐的夏令营课程。

    如果说环境上的困难可以预先设想,那么,沟通交流时的困难,他们则有些估计不足。

    “面对陌生人,小孩子多少都有些防备心,表现也都不是很活跃。” 钟铜春说,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把团队成员分组,由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大哥哥、大姐姐,跟“喜欢的人”聊就容易拉近距离。

    经过几年的探索,“微尘·心”团队自创了性教育绘本,用讲故事的形式把性生理知识与防性侵知识带给孩子们,打破了尴尬交流的窘境。

    之所以叫“微尘·心”,“是因为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平凡人,但汇聚在一起力量就很强大。”钟铜春说。

    收获,来自坚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实践团队成员们眼里,辛苦之后的收获和成长犹如醇酒一般,值得回味。

    “临别之际,我们问孩子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所有的孩子异口同声地喊:希望你们明年还来。” 北方工业大学“圆梦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梁赛说,“这挺让我震撼的。”

    南京大学“逐梦益行”研究生支教团负责人徐延则觉得,实践过程也是自己“逐梦”的过程。“此前我也有过支教的经历。我的体会是,传授知识是一方面,给当地孩子传递梦想的力量,让他们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我自己的梦想。”

    这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也让顾敏锋深有感触。

    他是上海交通大学“乡·研——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市场调研”团队的负责人,这次实践让他真正感受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因为项目的体量比较庞大,实际操作时,我们发现很多地方和最初的构想不匹配。而且,学生和政府、企业打交道,确实没什么经验,一开始确实有很大的挫败感。” 顾敏锋回忆,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也是“战胜了自己”。

    “尤其作为团队负责人,努力克服小情绪,以团队利益为重,这是实践中的一门必修课。”他说。

    而广东医科大学“微尘·心”公益团队负责人钟铜春,则不得不更伤感地面对一次次分别。

    “当地的孩子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哥哥姐姐,你们还回来吗?”这些话让钟铜春既感动又难过,时间短暂,但总有太多不舍。“我们总是鼓励他们:我们来自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很多大学。等你们好好学习、考出去了,就可以找到我们了。”他说,“真的很希望能凭借我们的努力,让这些孩子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2016年12月18日,在经历数轮筛选、展评之后,中国青年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ID:zqbcyol)发布了活动的最终结果。

    虽然今年的活动即将告终,但期许仍在。这段难忘的暑期实践经历,或许充满了艰辛、付出、汗水,甚至泪水,但同时,每个亲身经历的人也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完成了青春的又一次蜕变与成长。

    当被问及明年是否还会继续参与第三次主题活动时,他们的态度出奇地一致:“约!我们来年再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骆沙 杨利伟 实习生 常江 陈丹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28日 08 版)

约吗?我们来年再约!
2016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名单
贺南方都市报创刊二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