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2016“中国电视掌声·嘘声”在北京大学发布

北大“学院奖”岁末评点中国电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29日   03 版)

    12月22日,2016“中国电视掌声·嘘声”(以下简称“掌声·嘘声”)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由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评选和发布最终榜单:4个年度“掌声”由栏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我从新疆来》和电视剧《小别离》获得,1个年度“嘘声”则是“‘王宝强离婚案’舆论风波”。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电视“学院奖”。获奖作品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和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中国青年报社原总编辑陈小川等业界专家,共13位中心“特聘研究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评选出。

    “我们要对这一年的中国电视,发出完全属于传媒学人的独立的声音。”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说。

    评奖标准体现北大气质

    在现场作了简短的开场白后,俞虹代表中心发布第一个“掌声”。

    一段短片后,伴随着“致掌词”(中心为每一个获奖者单独撰写的评语——记者注),研究员和获奖者代表共同站上舞台,“奖杯”是一幅画作,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年轻教师画的一双骨节分明的手,水墨风格,作鼓掌状。

    电视剧《小别离》编剧何晴感觉到,“现场很冷静”。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叶君则对记者说:“感觉学院气质很浓,这是好事。”

    第一届“掌声·嘘声”举办于2011年。俞虹回忆,当时中心就评选活动为什么办、取什么名酝酿许久,白岩松、敬一丹等几位研究员提议“中国电视掌声·嘘声”这个名字时,“有人觉得太学生味”。但敬一丹却认为:“学生味有什么不好呢?”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制片方北京能量影视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志成说:“现在社会不缺专家、官员,有学生提名,底下坐的都是年轻人,是‘掌声·嘘声’非常大的亮点。”

    这场评选从俞虹的博士生、硕士生盘点2016年全国所有卫视和主要地面频道的表现开始。学生提名的名单会被提供给各位研究员参考。随后,一次研究员面对面的“头脑风暴”,将碰撞出一份基本达成共识的“终选提名名单”。

    每年的4~6个“掌声”,1~2个“嘘声”,和1~2个“特别关注”将以此为蓝本最终产生。

    在每年的议程中,中心都不惜用三大段文字阐释标准:“年度掌声,向本年度有突出的业界影响、强有力的价值引领和在公共事务中有特殊贡献的电视实践致意。年度嘘声,对本年度电视领域中所出现的媒体责任意识缺失,传播过程中的失语、失真、失度、失衡等问题,发出学界独立的警醒之声。”

    那么,评奖的标准是什么?“标准就是中心的价值观,是我们这10几个人的态度。”俞虹毫不犹豫地说,“要有中国视野,体现家国情怀、学术的民主独立,甚至某种严苛。要体现北大的气质。”

    《中国好声音》和《爸爸去哪儿》都曾获得“掌声”,可是评委会强调,给出掌声不是因为市场反应好,而是分别因为“节目创新与版权运作机制”和“点燃亲情能量”。

    也有很多获奖节目并不“流行”,比如曾获“掌声”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纪念曼德拉的报道,体现出央视在大事件报道上与世界接轨的理念与方式。

    “我们只有价值观,只有态度。”俞虹常以“价值引领”、以“是否对公共事件有贡献”作为评点的关键词。

    “他们在慢慢前行,我们在静静关注,希望这种力量能够推动未来”

    在颁奖当天凌晨两点,库尔班江从美国飞抵北京。“我不在乎奖项,心里清楚它获不了任何奖。但听说是在北大获得掌声,我想可能评委看到了作品本质。”他对记者说。

    在“致掌词”里,“本质”被这样表达:“……假如一部片子改变了你对某个地方某些人的偏见,那么这部作品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讲好中国普通人的故事,《我从新疆来》做到了。”

    库尔班江说,他在“用100个人的故事说一句话”:“我从新疆来,我不是这个国家的客人,我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之一。”

    《我在故宫修文物》架起故宫与年轻人的沟通桥梁。评委会认为制作团队“以工匠之心记录工匠精神”“语态轻快”“为纪录片开辟了传播新空间”。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则因“在真人秀泛滥、原创节目匮乏的众声喧哗之中,态度明确,底线清晰,守正出奇”备受肯定。

    《小别离》因其现实关怀、让观众通过电视剧“自我反思、自我警醒”获得掌声。

    颁奖结束,没有“特别关注”,“掌声”也只有历年来最少的4个。俞虹说:“我们吝啬掌声,但是从不吝啬嘘声。”

    她以数据阐释了“‘王宝强离婚案’舆论风波”:今年8月14日凌晨至8月17日,以微博为主体的各类媒体报道共计347723次。陈小川认为要认真思考自媒体的公共化;白岩松则认为,审丑比审美收视率更高,但是媒体要负起责任。

    中国电视的点滴变化都影响着“掌声·嘘声”。尤其近3年,每一次讨论,评委都绕不开是否要重新界定“电视”、如何评价网络内容的话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在今年的讨论中提名了几部网剧。他说:“有一些具有前瞻性意义的作品是应该提的,今年已经讨论得很多,明年应该会有改变。”

    虽然“掌声·嘘声”并非尽善尽美,但影响已悄然产生。库尔班江觉得获得掌声“是一种肯定”,何晴觉得这个“学术奖让我们觉得很荣耀”。中国传媒大学研一学生刘叶子也很认同这些“掌声”,她认为获奖节目“需要这样一个仪式为它们发声”。

    俞虹说:“在今天如此躁动的氛围中,社会和人都在快速奔跑着。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是沉静的坚守者,是理性的追随者。他们在慢慢前行,我们在静静关注,希望这种力量能够推动未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29日 03 版)

北大“学院奖”岁末评点中国电视
人社部:预计我国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可达1300万人
中国高铁:“四纵四横”改变中国
陕西每年1000万元资助中青年作家艺术家
福建启动乡村青年文化节
梦想的蜡烛
沪昆高铁全线贯通
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团十七届中央书记处举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
这个小排长凭啥能立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