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崔亚奇是北京市第八批第三期援疆医生。“单位公布援疆通知的时候,作为一名具有1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第一个报了名。虽然儿子刚满1岁,但妻子很支持我的工作,为了让我安心援疆,决定一个人扛起照顾孩子和家庭的担子。”崔亚奇说。
2016年3月4日,崔亚奇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他和其他医生一共22人被分配到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工作,崔亚奇在急诊科担任副主任。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是和田地区最大的急诊中心,承担全地区院前、院内急救工作,各县市危重病人转诊,救护车转运,重大活动现场医疗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县、乡镇卫生院培训急救人员等重要任务。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在职医生17人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名。
崔亚奇发现,有的患者生活水平较低,患者及家属带着一些馕来医院,住院患者家属在急诊门口铺个垫子,饿了吃点馕,渴了喝点开水。“对于有的病人,一个检查可能就要花掉他们一只羊的钱,这要求急诊科医师判断要精准,让患者把钱花到关键的地方。”崔亚奇说,“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里竭尽所能,发挥优势。”急诊科主任尔扎提要求他把平时查房及住院医师培训做好,经过短暂的适应后,他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援疆工作是个互学的过程,我的收获很大。”崔亚奇说,他学的是西医,对于处理常见的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等比较有经验。然而,由于地区的特殊性,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他还会面对“百草枯中毒”“电击伤”“毒物咬伤”等在北京不常见的疾病的救治和处理。比如处理被毒蜘蛛咬伤的患者,当地医生更有经验,也更自信,这些使他受益匪浅。
援疆的一年里,在独立查房及在科里、院里开办讲座的过程中,崔亚奇觉得自己的教学、科研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急诊科主任尔扎提对崔亚奇的触动很大。尔扎提今年50多岁,就住在医院里,一年365天,只要不外出学习,周一至周日每天上午坚持查房,留观病床、住院病床、ICU,他都要带着医生全部走一遍。尔扎提在查房时问得很细,除了病人的病情,还要询问病人家中的经济情况,他对于病人的负责医生交代最多的话是:“能不做的项目就给病人省着点,别开单子。”
在崔亚奇眼中,尔扎提任劳任怨、心系患者,在一线一干就是30多年。有一次,尔扎提把整个急诊科在场的大夫和护士都召集到一起,号召大家给一个30多岁的女患者捐款,那位患者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长期卧床,家里负担很重。“她家很困难,我们能帮一点就帮一点吧。”尔扎提带头往捐款箱里捐了钱。“这对我心灵的触动很大。在这里,有时候面对患者无条件信任的眼神,就会觉得自己受到洗礼。”崔亚奇了解到,尔扎提的学历是中专,他全部的专业能力提升除了来自30多年一线临床的实践,更来自对病人的热爱,因此,这里的病人和医生都很尊重他。“从尔扎提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事的原则和工作方法,这些让我终生受益”。
在工作中,崔亚奇注意到输血制度和流程的不合理性,就向医院建议修改并建立新的输血制度和流程。在近一年的工作中,崔亚奇共参加诊治病人1500余例,危重病人300余例。
此外,根据医院和指挥部的安排,崔亚奇和维吾尔族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
除了门诊工作,在援疆的一年里,崔亚奇还协助急诊科主任进行科室管理工作,每周完成教学查房,每周三上午独立承担全科住院病人及ICU病人的大查房工作。查房时根据住院患者病情,他会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同事进行内科疾病系统性讲解。同时,他还定期为科室医生授课,组织科室医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
“援疆对我来说是难得的锻炼机会,收获很大。”崔亚奇说,“一年时间过得很快,我的援疆工作即将结束,但援疆的情怀将永驻心底。”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