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1月1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医学的真相

黄霖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1月12日   05 版)

    “让医生作出正确诊断的不是检测报告,而是敏锐的直觉。”这是《医学的真相》一书的封面标语,与人们惯常认为的“全能的现代医学”有很大的不同。医生们如何在不确定信息下作出正确决策?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在这本书中给出了他的答案。

    悉达多·穆克吉是医学著作《众病之王:癌症》的作者,目前致力于研究癌症细胞与微环境的关系。2010年出版的《众病之王:癌症》为他赢得了图书界、科普界的众多荣誉。在《医学的真相》这本小书中,他阐发了作为一名医者的思考。在书的开篇,作者追溯了自己从实习医生到主治医师的路径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最年轻的科学”,医学是科学吗?他无法给出完全的答案,于是开始寻找可以自由应用到医学实践中的规则和原则,也便有了《医学的真相》这本书。它通过讲述医学的信息、缺陷、不确定性及其未来,总结了三条富有哲思的法则——可能远不是常人在此之前所知晓和理解的。

    为什么敏锐的直觉比单一的检查更有效?悉达多·穆克吉回忆曾经遇到一位病情棘手的病人,各项指标都显示阴性,但是身体日渐削弱,一时无法确诊是何种癌症所致。后来,他无意间瞥见病人与一个瘾君子亲密交谈,于是作出判断病人也在吸毒,并且通过艾滋病毒检测发现了真正的病因。也许你和我一样,初看便会提出质疑:为何最初不做HIV筛查?作者的解释是,医学检测本身存在纳错率,即使病人的检查显示阳性也可能并未患病,医生需要证据。悉达多·穆克吉认为,就目前医学发展的状况而言,临床医学并非完全是基于病人的药物史、体检的结果来运行的,而是需要医生结合病人的个人生活、行为特征来作出推理,最终得到一个正确概率较高的判断。在书里,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讨论贝叶斯的成果概率论,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知识,只有附带条件的知识”,而经验、直觉则帮助医生去获得这些条件。

    作者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对相同的药物反应不同?这个问题在医学界是“火星问题”:它们系统地指出我们理解上的缺陷,从而为我们指明方向。作者认为,临床医学中那些“失效”的案例恰恰为医学的发展打开了全新的门户,而传统的“单例病人个案常被忽略”的思维方式应该被摈弃。

    他关注的第三个问题则与常人的关系更为密切:为什么看似有益的医疗方案却是有害的?2003年的夏天,作者结束了为期3年的内科实习,成为一名肿瘤研究员。他回忆到,那段时间是让人兴奋的,因为学界对基因组排列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看待癌症的全新视角出现了。但是在作者的一项临床研究中,阻碍进一步发现治疗癌症新方式的竟是病人的分派机制。事实上,为了让新的研究者们能够研究“有科研价值”的病患,分派到他们手上的都是有药物反应的病人,那些没有药物反应、也更难研究的病人都分派给了主治医生。于是新的研究者们所开展的研究结果便有失客观。

    悉达多·穆克吉认为,医学作为一门科学,所暗含的“偏见”十分严重,而这种偏见是与人们迫切希望治愈疾病密切相关的。譬如,1993年,一位名叫爱德华·吉凡努奇的哈佛研究者着手研究高脂肪含量的饮食是否会加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结果,那些患有乳腺癌的妇女在回忆自己的饮食状况的时候,会明显高估摄入脂肪的含量。作者认为,医生不应该只是“疾病的狩猎者”,还应该是“偏见的狩猎者”。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研究成果何时能够应用于病人身上,何时不能,既理解数据、试验和随机研究的重要性,又能很清楚地抵御它们的诱惑。

    先验知识、例外、偏见,这是悉达多·穆克吉在《医学的真相》中总结的三条医学法则。他坦言:“我所接受的医学教育教会我很多事实,却没教会我如何了解事实之外的游离地带。”而对一个医生而言,确定的、固定的、完备的、具体的学识,与不确定的、易变的、不完备的、抽象的临床智慧之间,还需要他们付出卓绝的努力去适应和协调。作为被治疗的对象,我们或许也能够通过悉达多·穆克吉的思考去反思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病人。

黄霖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1月12日 05 版)

推行两票制 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中医药发展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医学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