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战士曹振雄网购了一本数学书准备自学,“大功三连”指导员王金龙用骄傲地语气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透露了这件事。
在这里,任何一种上进的方式都会得到鼓励。
甚至是那些在别处只有“零认可”的人,都能在“大功三连”获得“正反馈”。陆钧杰就是个例子。
陆钧杰今年刚满22岁,是第二年兵。在来到这个连队之前,母亲对他唯一的期许是“不危害社会”。
以前,陆钧杰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做对过什么事。上高中时迷恋网络游戏,每天泡在网吧十来个小时,从网吧出来,看见守在门口等自己的妈妈,陆钧杰心里也觉得不舒服,但除此之外他不知道还能做点什么。
“我有时候想做点好事,打过工、创过业,但都没有成功……” 除了挫败感,陆钧杰什么都没得到。
所以渐渐的,他觉得自己根本就做不了好人。陆爸爸一度不打算认这个儿子。
无奈之下父母决定送他到部队。家里亲戚告诉他,到了部队要听话,“不听话会挨收拾”。
“不可思议的事太多了!” 陆钧杰抱怨起来:“冬天下雪,非要我们边下边打扫!先把雪扫成堆,等不下的时候再把雪摊开化雪!”
他刚来的时候不知道,这是故意在打磨新兵的“棱角”。而消极应对所有任务就是他无声的反抗。与此同时他威胁妈妈,不让退兵就逃走。
班长问他:“你可以不当兵,但你回家能干什么?”
陆钧杰虽没有目标,但就是“待不下去了”。陆妈妈从甘肃赶到位于河北的连队,和指导员王金龙聊了许久。
但让陆钧杰诧异的是,“指导员没有告状。反而对我妈说了我很多好话,说我善良、心细”。
这是他长久以来第一次得到认可,“有人认可我,我就不能再稀里糊涂了”。为了回报别人给他的“正反馈”,陆钧杰决定留下来,至少要做得像别人口中说得那么好。
他想尽快融入大家。按照以前的处事方法,他跟战友聊喝酒、打游戏,战友们“一笑而过”。其他人都聊这两年义务兵期间想怎么干,部队改革之后训练大纲有什么变化,每个月训练目标要进步多少……陆钧杰觉得自己太“格格不入”了。
让后进者体会到反差是王金龙得意的教育方法,“如果一家子都是警察,只出了一个小偷,谁是另类?”王金龙这样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解释“氛围”的威力。
陆钧杰开始意识到矛盾,这也是他蜕变的起点。老班长发现了他的变化,开始给他讲历史,讲故事,讲做事如何思虑周全。哪怕只是陆钧杰站军姿时因为晃动被点名,班长都会给他分析好几层:为什么会被点名,他一动对班有什么影响,对整个连队有什么影响.....
陆钧杰觉得班长像唐僧一样“腻歪”,只好勉强听话。但后来越听越觉得有道理,他打电话的时候告诉妈妈:“班长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服的人。”
而后,陆钧杰的上进从被动化为主动,因为他“也想得到班长的权威”,“变成像班长那样的人”。
从最起码的训练抓起,他以前每项训练都不及格,现在”五公里越野”已经在连里拿前几名了。他还主动承担不少任务,当然干砸了也会被批评,不过这种“工作中的挫折”,反而让他懂得了推己及人,心疼父母。
“以前我打电话只知道要钱,后来我也会关心一下爸妈的工作。”这是陆钧杰成长的标志之一。他甚至在电话里向在企业当党委书记的妈妈介绍起部队里“两学一做”活动的经验,陆妈妈听得都愣住了。
“这还是我儿子吗?!”陆妈妈着急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又从老家赶到部队,看见陆钧杰精神百倍的样子,她感慨说:“我儿子找到自信了!”
陆钧杰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他对未来有了清晰的规划。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我准备先考军校。”
在“大功三连”,人人都能像陆钧杰一样找到方向。或许他们的选择各有不同,但大方向都是积极向上。因为这里氛围好,可以“名正言顺”地学习。
在这里,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军事技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等,都司空见惯,只有不积极上进的人才会感到难以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