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1月1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官方打假不努力 制假售假就泛滥

朱达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1月18日   02 版)

    一些地方部门的执法人员,深谙“放水养鱼”之道,很擅长培养“执法生态”,把“罚款经济”搞得风生水起,已不是新闻。

-----------------------------------------------------

    在天津独流镇,家庭作坊式窝点聚集,制假、售假已形成一个产业。十多年来,厂家打假不停,但是造假窝点依然大量存在,独流已成北方调料造假中心,许多假货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怪事,相关报道揭秘,有的厂家委托打假公司打假,这种模式存在一定负面影响,甚至出现“打假者养假”的奇怪现象。比如,一些厂家的打假人员找到造假窝点,或者在物流公司查到假货,不会真正动手去查,造假者只要给钱就可放过。知情人士称,那些人“进来就说,给2000块钱保你半年没事,然后对现场进行拍照,伪造一个打假现场以完成任务”。

    这是因为有些长期深受造价之害的厂家,自己并没有专职打假人员常驻独流,而是雇专门的打假公司负责打击假货制售,“比如说,它在华北区雇多少人,一个月要完成多少打假案件,都有量化的任务,没有造假者,打假任务完不成,这就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导致打假与造假共生,逼着打假人员去‘养’假。”

    如此“以假养假”的结果,表面上看只是受害厂商哑巴吃黄连——花钱雇人打假,到头来却被两头通吃的“内鬼”忽悠得够呛,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些假货被“专职打假者”放行后流往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受损,才是最紧要的事情。说白了,企业打假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即便它们雇佣的打假人员无比忠诚,也只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自己的产品被假冒。

    因此,要真正杜绝假货,还得靠行政力量雷霆出击。纳税人供养着政府,政府也号称市场经济的守夜人,打击假货制售实乃其天职所在,无论如何都推卸不掉、松懈不得。但是从报道内容看,独流镇相关部门及其上级,对假货盛行现象是打击不力的,至少不够主动积极。

    在独流打假已十多年的某知名调料厂家打假部门负责人说,独流镇的造假规模在全国范围来说都是非常可观的,而且持续的打假并没能将此地造假窝点根除,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另一家厂商打假负责人更是直陈:“没有哪个地方像独流镇一样,经过这么长时间打假还打不掉。之前造假规模最大的广东深圳、东莞一带,我们花了4年时间打掉了,江苏兴化也只打了4年。而我们发现独流造假已经14年,至今没搞掉。”

    很明显,主要还是官方打假不努力。企业打假人员苦衷多多。他们打假,其实并没有“手段”。每每接到举报,获得线索,或者自己踩点、跟踪,掌握情况后,还是得报案求援。然而“联系经侦部门一般要一个多小时,办好相关文件手续再到派出所,派出所也要准备,前后三个多小时,等我们到了造假窝点,早已人去货空……”制假窝点跟相关部门“打游击”,后者当然也有苦衷。但是这样的出警速度,是不是太慢了一点?

    前面提到受害企业雇佣的“专职打假公司”每每“养假造假”,甚至拿钱放行,其实多半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些地方部门的执法人员,深谙“放水养鱼”之道,很擅长培养“执法生态”,把“罚款经济”搞得风生水起,这已不是新闻。打假公司“养假”,跟一些地方的交警对超重货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罚款放行其实是一个道理——你交钱买了“特殊通行证”,我则天天都能有进项,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对诸如此类“正常的反常现象”,政府和全社会都不能再视若无睹,听之任之了!

朱达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1月18日 02 版)

解决欠薪问题别老等到年关
东北困局真的因为东北人不行吗
无人机监管不能重蹈玩具枪的覆辙
官方打假不努力 制假售假就泛滥
“不改名”的师范院校如何维持特色
打击“制假之乡”重在源头治理
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