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北京与河北签署京冀医保直接结算服务协议,家住河北燕郊的北京参保者姜先生,成为首位异地就医刷卡直接结算的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提速,越来越多的人分享到医疗等方面的便利。2016年上半年,在北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院患者中,河北患者人数占比从2013年的9.05%降至7.47%。
变化在悄然发生。每一个数据的变动都连着切实的民生冷暖。1月19日,北京市两会期间,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海臣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三年,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论是非首都功能疏解,还是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打造、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都取得积极进展。
时值北京两会之际,京津冀一体化的进展也成为北京人关注的焦点。王海臣表示,“不要把京津冀协同看成两三年的事,这只是‘立柱架梁’刚刚开始。北京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协同发展的‘一核’,紧紧抓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取得阶段性成效。”
北京瘦身健体 津冀发展提速
虽然上班地点从北京顺义变成了河北沧州,回家的时间延长了近1小时,但黎彬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2010年黎彬大学毕业后到位于北京顺义的北京现代二厂工作,2015年5月调到位于河北沧州的北京现代四厂担任建设项目管理科科长。2016年10月18日,投资80亿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产品下线。黎彬说,“新工厂、新尝试,对于年轻人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北京现代四工厂在河北沧州建厂,既能够帮助北京现代突破产能瓶颈,又能够带动沧州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建成以整车制造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集群。”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卢彦介绍,新工厂最高将达到年产整车30万辆、发动机20万台的产能,产值280亿元,可以带动1900人就业。同时,9家配套企业同步入驻,部分配件项目开工或正在做开工准备,加倍放大了北京现代落户的“乘数效应”,实现了“一个工厂带动了一个产业基地”,“通过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实现了首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提质增效;实现了京津冀全产业链的重新布局;更重要的是,为高精尖产业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2015年6月9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以后,北京制定实施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从2014年这个目录实施以来,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64万件,其中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新设市场主体数大幅下降,金融、文化、科技服务类增长。
卢彦认为,这“三升三降”表明,产业调整已经形成共识。同时,就地淘汰一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绝不向外甩包袱。2016年北京共关停退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335家,2013年以来累计退出1341家。2015年至2016年调整疏解350家商品交易市场,2.8万个商户选择停业或者到河北省白沟、廊坊等地开设的批发市场继续经营。
位于首都核心区的“动批”共有13个市场,目前已经完成了8个市场的疏解,今年将再完成最后5个市场的疏解,“动批”也将消失。在紧紧抓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做外科手术,治理大城市病的同时,北京的辐射带动显现,甚至出现“井喷”态势,2015年北京企业在津冀投资额是2014年的3.5倍;2016年1~11月,北京企业对津冀投资的认缴出资额达1829亿元,其中投向天津899亿元,投向河北10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100%。
亦庄·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加快建设,北京53家医药企业签约落户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物医药产业园,其中13家企业开工建设……
产业调整的效果是对接机制的建立和相互的密切配合。在王海臣看来,不管是北京的各个部门打破行政藩离共同推进,与天津、河北省相关部门的联络、沟通也非常紧密,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他曾经在北京的郊区县工作过,这个郊区县与河北省接壤,但当时几乎没有来往。现在真正做到地缘相近,人员相亲,“现在三地之间的干部往来非常多,北京与河北省每年互派100名干部,持续开展北京市百名党外专家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交流挂职工作,可以说是人熟、事畅、心齐。”“大家意识到,京津冀区域发展,离不开对方的发展。”
青年就业创业空间扩大
“村官”三年期满,孟炳淋毫不犹豫地又续签了三年协议,继续在村里经营“不老尚品”,帮助更多的村民把山里的绿色食品卖出去。
2013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孟炳淋来到不老屯镇上任学艺厂村的村官。不老屯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县的最北端,与河北省滦平县接壤,作为北京水源地重点保护区,这里没有任何工业,村民基本上靠看山护林维持生计,收入来源单一。孟炳淋发现,板栗、贡梨、核桃、蜂蜜、柴鸡蛋……这些绿色“宝贝”,因为没有销路,往往滞留在农民手里。
他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在淘宝网上开了特色山货店“不老尚品”。“不老尚品”经营20多种农副产品,2015年销售额80多万元,2016年达300万元。在农村呆了三年,孟炳淋觉得自己是在享受,因为有蓝天、有洁净的水和食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这样的年轻人是在更大区域空间就业创业的代表。”王海臣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北京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开放包容,对青年吸附力很强,但患上了大城市病。病看似是人多带来的,实际是功能的无序发展造成的。今后,年轻人在北京工作不一定就是在市区,远郊区县、津冀也应该是首选。”
北京市有关部门统计,在禁限目录实施的大背景之下,北京市实现了就业稳定,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42.8万人。年轻人的就业创业出现了新动向,在带动农民致富的进程当中去就业,在京津冀协同过程当中就业,在高科技创新进程中就业。禁限目录出台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但符合首都功能定位、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创新型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各种众创空间,孵化了众多科技、信息服务、教育、文化等类型的创新型企业。
共青团北京市委曾历时一年多完成《北京市创业青年群体调查报告》。报告表明,北京有50多万年龄在18至40周岁的创业青年,其中超过两成从事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017年年初,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对外公布了一系列数字。北京作为特大型消费城市,粮油、肉蛋、蔬菜等主要生活必需品自给率较低,80%商品由外部调入。据统计,2016年北京蔬菜上市量中,来自河北省的占到了第一位。
“这也体现了地近人熟,两边来往越来越多。”王海臣认为,这些民生领域也提供了大量就业创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