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1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离开北京

摄影/写文 邹璧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1月25日   08 版)

    生于1985年的作者。摄于2016年,即将离开北京(左)。摄于2013年,刚刚来到北京(右)。

    骑共享单车从大望路到团结湖。

    去一次菜市场买5天的菜,青菜买能放的,肉可以一直冻着。

    厕所是最简易的暗房。

    我的住所位于北京北三环外、惠新西街南口附近。这栋楼里的年轻面孔多是外地来京者,不时能看到有人搬进或搬出。

    2016年冬至,北京市五环外的皮村工友之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凑在一起包饺子。

    方家胡同,一间大杂院门前。

    朋友来我家喝茶聊天。

    圆明园城中村,一位创业者租住的房间。

    北京儿童医院外彻夜排队等候挂号的人。

    夜归的地铁上。

    如果有人问,来北京需要准备什么,我的建议是,希望能尽早地习惯告别。因为在北京,身边常会有人离开。习惯,就是不会因别人的离去,改变自己留在这座城市的目标。2017年春节过后,我也将离开生活了3年的北京,搬去成都。这3年里不少朋友陆续与我告别,现在轮到自己了。

    从2013年年末到现在,我在北京某门户网站做了3年的报道摄影师。这是我人生第一份工作,它给了我离开家乡桂林、来首都生活的机会,让我接触不同人群。这3年中,外来务工人员在北京可能经历的糟心或开心事我差不多都经历过。毕竟是一名报道者,许多事没体验过也围观过。

    报道摄影师在北上广以外的城市很难找到工作。干这行谁没点漂泊的理想,没离开北京的朋友多半都是在这里安了家或买了房。余下的人不是不想走,实在是因为除了北上广外,很少有地方能让他们把生活维系下去。

    2016年不少房子都随房价涨了租金,今年还不知会怎样。我认识的一个小伙儿,住在月租800元的自建房隔间,公共卫生间条件太恶劣,于是他办了个健身卡,平日下班后健身加洗澡一条龙,但找个女朋友是不太敢奢望的。另一个朋友去年房子到期想续租,房东直接涨价1000元,房租涨幅超过20%。我租住的北三环外的老一居室租金只涨了200元,但是我常出差,房子一空就是大半个月,每月要把近一半的工资扔到房租里,其中的大半都被浪费了,太心疼。

    我曾在云南开过客栈,尝试着过不同的生活。没想到在北京,开客栈变成了一种无奈的权宜之计。曾有同行的朋友想租个大房子,一起搞民宿,能多认识有意思的年轻人,最关键的是自己出差时可以把房间当客房租出去。我听完真的去找了房子,都是在三四环之间,五六百平方米的大house(别墅),可惜房子未定,他就先一步离开北京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为气候离开北京的。其实现在全国没有霾的地方屈指可数,气候问题掩盖不了自己不成气候的实质问题。从找离开的借口角度来说,雾霾起到了烟雾弹的作用。每年雾霾来临时都会有拍摄任务,第一年觉得雾霾还算个新闻,去三环内晃荡,扫街拍照。到了今年貌似习惯了,实在没动力去拍。我佩服那些深入雾霾源头的摄影师,他们身体力行地去感受生活在污染中的可怕。

    下厨做饭成了日常生活的调剂。有人问我,总报道社会题材,时间长了心里会不会承受不住。我想自己能保持心理健康到现在,下厨这件小事功不可没。身边需要坐班的朋友占多数,他们说下厨成了挺奢侈的一件事。工作太累,上下班路上往往就要花两三个小时,这些时间都够我买菜、做饭、吃完再洗完碗了。一些同行见过的黑心饭馆不少,但是平日也顾不上讲究,找家合胃口的外卖就对付了。

    其实在北京没钱也能有很好的生活体验。比如深秋时分,别去香山那么远的地方,地坛的秋色也能让人迷醉,有一种脱俗的宁静,门票也只要两块钱。我怀念两块钱随便坐的地铁,过去经常用这一点与上海、广州的朋友攀比生活便利程度。京城里还有许多优质的展览和讲座都是免费的,离开首都之后就换个地方消化这3年里获得的见识吧。

    在北京,我最怕的就是去医院,无论是采访还是看病,冲着好医院去的患者实在太多了。2015年,我在北京儿童医院采访,早上6点时挂号的队伍就已经排出了几十米。谁叫北京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呢。患儿家长抱怨,有的儿童病例在地方的医院根本治不好,不来北京实在没办法。

    我遇到过花光所有积蓄后放弃治疗的家长,孩子的爸爸说,北京都治不好,那肯定是没戏了,趁孩子精神好,去天安门前看看就回家。

    后来没过多久,他们真的走了。上火车之前,孩子的妈妈用透明胶带粘去孩子头上因化疗随时可能掉落的头发,说是怕把卧铺的枕头弄脏。他们一家人是我遇到的离开北京的人中最让人心酸的。

    民谣乐队野孩子有一句歌词:“亲人朋友在梦里呼唤我,我却在这里虚度好时光。”

    除去家乡桂林外,我在武汉、丽江、大理、伦敦、北京或长或短地生活过,最长的待了3年,最短的只待了半年,下一站在成都也不知能待多久。

    爸妈今年60岁,离80岁还有20年,如果我周末两天都陪他们,满打满算也仅能与他们相处5年半。人过了80岁之后身体每况愈下,深夜里实在不敢独自多想。去成都,至少离家近,气候也差不多。随着年龄增长,我得安排更多时间陪伴爸妈,他们总盼着我多回家。

摄影/写文 邹璧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1月25日 08 版)

离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