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放寒假前一天,上级教育部门再发文件,要求学校做好假期安全教育,与学生家长再次签订《安全责任书》,并要求家长必须签字,将回执单上交学校。
老师们感到纳闷:前几天不是才让学生写了安全保证书并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吗?为何还要再签?反复签到底有什么用?并且这几份《安全责任书》从内容上大同小异,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学生安全度过寒假。
对此,学校也感到束手无策:不到一天时间要让全校学生签完这份安全责任书显然来不及了!并且许多路远的学生家长已经回老家了,根本就无法签字。可文件已经下达,必须执行。无奈之下,学校只好派人去复印部,又印了厚厚的一摞《安全责任书》。
第二天一大早天气很冷,家长们在校门口着急地等着孩子。只见孩子们手里拿着一张张崭新的《安全责任书》,从教室里奔向家长,家长们顾不得看内容就飞快签下自己的名字交给孩子,孩子们又飞奔回教室交给班主任。班主任手忙脚乱地一边整理,一边查询学生名单,给没有上交的学生家长打电话。
实际上,每逢节假日让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既让学生手写一份安全保证书,又发放统一印制的《安全责任书》让家长一一签字。学校、老师、家长都对这种做法很有意见。有时,老师正在安排教学上的事,就有家长急匆匆赶来签字。
笔者认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反复发文、重视学生假期安全的意识是好的,但多次反复要求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的做法,却让基层学校不堪重负。而让家长来回奔波,又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安全:有时,时间催得紧,家长又在单位上班,有的小学生忘了让家长签字,在校门口都急哭了;有的学生因为签字迟到了,让老师也很着急,担心他们路上的安全。
笔者认为,假期安全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班级微信群与家长随时沟通,既方便快捷,又非常实用。为什么非得多次反复签订那个一纸承诺?多次签订的《安全责任书》就真的能确保孩子的假期安全吗?
安全教育要警钟长鸣,可以隔三差五在微信群里进行安全警示,让家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安全观念。
(作者为基层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