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1日,教育部、人社部、安监总局等5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这意味着,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由过去的“2+1”改为“2.5+0.5”,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延长半年,由过去两年变为两年半,在企业顶岗实习缩短半年,由过去的1年减少为半年。
由“2+1”改为“2.5+0.5”,中职教育准备好了吗?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该规定的“施行”并不理想。
认识不足,准备不够
《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并且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依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或相应的管理制度”。
笔者查阅了全国31个省(区市)教育厅(委)官网,并通过百度进行了专题检索,只有江苏和山东两省按要求制定了实施细则,上海、重庆、辽宁、河南、广西、海南和福建等7个省(区市)进行了转发,另外,湖北省教育厅在2015年提前一年制定了《湖北省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将顶岗实习时间调整为“3至6个月",并增加不超过1个月的认识实习和教学实习。从调查来看,及时转发或“制定实施细则或相应的管理制度”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足三分之一。当然,笔者调查的只是电子文件,有的地方可能只发了纸质文件,没有在网上查到。但不管怎样,至少可以窥见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对此认识不足,准备不够,没有列出“2.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从中职学校来看,发现部分地区部分学校也没有做好准备。2016年秋季开学时,笔者专门对湖南省中部某地区中职学校作了调查,现有学校仍然沿用“2+1”人才培养模式,有的学校表示“2.5+0.5”模式将从二年级即明年秋季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实施。查阅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很多学校并没有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更没有看到学校在教学、师资、课程等方面为实施“2.5+0.5”模式作出的规划和准备。甚至从一些媒体的最近报道还陆续可以看到,有学校仍然以“顶岗实习”名义在最后一学年违规将学生送到与专业学习不搭边的流水线打工。
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且有现实基础
其实,将人才培养模式由“2+1”改为“2.5+0.5”,应该说是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主要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其中学校教育主要以打基础为主,企业实习以实践技能训练为主。
由“2+1”改为“2.5+0.5”,既有利于夯实学生科学文化和专业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产业升级提供更多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又有利于规范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将实习环节更好地与学校教学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单就顶岗实习而言,长期以来中职顶岗实习时间过长,实习岗位与专业学习难对口,甚至将学生沦为廉价劳动力或流水线打工仔,备受诟病。另一方面,不分专业一律规定实习时间为一年,也有违背技术知识形成规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华东师范大学冉云芳博士曾深入60家校企合作企业调查发现,如商贸类行业,学生在第三个月的生产力就可达正常员工的100%,如再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一年时间的话,则是简单重复劳动,反而影响学生的技能习得效率和技能学习的积极性。
事实上,早有一些地区在部分学校、部分专业实行了“2.5+0.5”模式。如江苏省在2013年入学的新生中就尝试将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时间调整为半年,在校学习时间分别延长至2.5年和4.5年。笔者所在地区的学前教育专业,因为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才能适应幼儿园岗位的需要,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一些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一直是实行“2.5+0.5”培养模式,学生除中途开展短期的教育见习,只在最后一个学期才去幼儿园教育实习。有一所民办学校开办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设置了嵌入式和移动商务两个方向,为了保证学生适应岗位的专业能力,除一个月的认知实习和跟岗实习,平时教学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学校,采取“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学生三年全部在学校学习,毕业生对口就业率100%。可见,将“2+1”改为“2.5+0.5”,不但必要,而且有现实基础。
准备好了吗
但是,对于长期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的中职教育来说,将“2+1”改为“2.5+0.5”远非将数字更改一下这么简单,需要各级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提前做好相应的资源准备。
首先是学位的准备。实行“2.5+0.5”人才培养模式,意味着学生要在学校多读半年书。过去三年级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了,准备两个年级学生的学位就可以了。现在三年级学生还有半年在学校学习,每年在校生人数将增加一个年级的人数,要多准备一个年级的学位。
以每年招生20个班、每班40人计算,每个年级在校生为800人。过去每个学期只一、二年级计1600名学生在校上课,实行“2.5+0.5”模式后,到第三学年上学期,在校上课的学生则由过去的1600人增加到2400人,增加了三分之一;到第三学年下学期时,由于三年级学生外出顶岗实习,在校生才回落到1600人。当然,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对口升学、中高职衔接之类的升学准备教育,第三学年在校上课的学生实际回落会小于三分之一。但不管怎样,人才培养模式由“2+1”改为“2.5+0.5”,需要中职学校准备足够的学位,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室、寝室等学习和生活资源。特别是因为顶岗实习时间的减少,第三学年上学期学生在校学习又主要以专业学习为主,校内实训机会会增加,因此还需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实训设施设备,准备足够的实训工位。
其次是师资的准备。实行“2.5+0.5”模式后,多出了半年学校学习时间,需要增加一定量的教师队伍。过去实行“2+1”,只要准备两年在校生的师资就足够了,现在学生在校增加半年时间,需要多准备半年的教师以保证课程教学。
但是,目前中职学校教师数量短缺已经成为比较突出的矛盾。据《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全国中职学校师生比为1∶20.47,普高高中师生比为1∶14.01。本来中职学校专业多、课程门类多,需要更多数量的教师支持,相反教师数量偏少,平均1个教师要比普通高中多教6.46个学生。据笔者对湖南省中部某地区中职学校的教师工作量调查发现,27%的教师周课时在16节以上,其中周课时超过21节以上的教师占到了65%;67.4% 的教师承担3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71.1% 的教师担任3个以上班级的教学任务,其中23.8%的教师要承担4个以上班级的教学任务。
师生比过大,教师多头、多门、多班教学已成为中职学校的普遍现象,折射出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过大、教师数量短缺的问题,成为中职学校由“2+1”改为“2.5+0.5”模式的一大挑战。
此外,课程的准备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实行“2.5+0.5”模式后,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比过去多出半年,课程的门类结构与教学内容会相应增加,需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
由此可见,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需要各级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在师资、场地、设备、课程等方面提前作好规划和准备。否则,因为教学资源的准备不足,匆忙实施而影响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系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