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成都2月2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鑫昕)针对各界关注的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成都高新区在今天发布的一个政策文件中提出5条激励措施,试图通过补贴的方式,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把成果拿出来转化。
5条措施涉及科技成果所有权、转移权、收益权、使用权等核心问题,分别是支持科技成果所有权分割处置、转移权落地实施、收益权流通兑现、使用权变通实现,以及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帮助高校院所转移成果。
以支持科技成果所有权分割处置为例,这份名为《成都高新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文件明确提出,鼓励高校院所按职务科技成果发明人占成果所有权70%以上比例共同申请发明专利或分割现有职务发明专利,且授予职务科技成果发明人100%处置权。
具体激励措施是,成都高新区按照科技成果向非关联创新创业企业转移完成后的实际成交价给予高校院所2%的补贴,每年每家高校院所最高补贴不超过500万元。
如果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通过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转移科技成果,成都高新区将按实际成交价的3%给予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补贴,每年每人最高不超过50万元,同时按实际成交价的10%给予受让该成果的企业补贴,每年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高校院所和创新创业企业,成都高新区还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帮助高校院所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转移成功的,将按实际年度交易额的1%给予技术转移机构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补贴。
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补贴所涉及的资金全部来自该区财政资金。针对上述政策,成都高新区还将发布具体的实施细则。
记者了解到,有关政策的出台酝酿了将近一年时间。成都高新区相关部门通过座谈会、专题会等形式深入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了大量调研,其间多次修正,最终定稿。上述负责人说,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到很多环节,地方政府希望拿着包含“真金白银”的政策去引导和鼓励高校院所加快转化的进度。
调研结果还显示,成都当地高校院所的很多科研成果拿到东南沿海去转化了,在本地转化的不多。成都高新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负责人希望吸引更多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在当地进行转化,把成都高新区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