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2月2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暖心

奔跑吧,珊瑚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2月24日   05 版)

    珊瑚奔跑在昆明山野中。

    中国崇礼泥巴大赛中,珊瑚跃过障碍火堆。

    扫一扫看H5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韡薇

    视频编导:孙亚男

    H5制作:中青融媒工作室

    文稿编辑:李玥

---------------------------------------------------------

    人都喜欢一眼看不到结局的故事。

    32岁时,珊瑚选择了越野跑。中学体育课跑步都没及格的她,以业余选手的身份,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完成330公里意大利巨人之旅越野赛的女选手。她头戴一朵野花,手举五星红旗冲过终点的那个瞬间,在许多越野跑爱好者心中,被定格为“女神”。

    央视《极致玩家》栏目拍了一部有关她的纪录片,并入围第34届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2016年末,好些越野跑爱好者从外地赶到北京,观看这部只播放一场的“小众电影”。珊瑚坐在第一排,仰头看到大屏幕上自己的第一个镜头——仰拍的腿部特写,黑亮的肌肤,粗壮而健美,却不像女人的腿。她发了一条朋友圈:这腿太粗了。

    在一个靠颜值积攒人气的年代,她以奔跑的方式抚摸广阔世界——其实,她的颜值在越野圈也是蛮高的。从1999年至今,珊瑚已经攀登过5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10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1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她跑过30场国际马拉松赛事,15场100公里以上的国际越野赛事,还是大陆首位完成UTMB、UTMF、TDG三场超长距离越野赛事的女性。

    “珊瑚是爸爸给我取的小名。”珊瑚本名曲丽杰,她的父亲是一位渔民。海边长大的女孩,却和大山结了缘。

    “我总是那么喜欢待在山谷里。山谷里的任何气息都能把我灌醉,无论是清晨环绕森林深处、犹如牛奶般的浓浓雾霭,还是午后帽子上被晒干的鸟屎。”

    2014年巨人之旅开赛前,珊瑚给远在中国的妈妈发去信息:“您的小猎手要进山追逐那头野狼了,她只不过是去山里玩几天。请放心,您的鸡汤她不会白喝的。”

    意大利巨人之旅(Tor Des Geants),赛段总长330公里,海拔在1500米至3300米之间,累计爬升高度2.4万米,要翻越阿尔卑斯山区25座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根据当地旅游局编写的旅行指南,正常体力情况下,走完一圈巨人之旅的赛道约需31天。

    此前一年,珊瑚参加另一项世界著名越野赛事——UTMB(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全程168公里)比赛时,在95公里处退赛。她坐在赛道边委屈地哭,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国男选手走过她身边,递给她一束野花,温柔地说了句:再来!

    在这么多年户外运动经历中,珊瑚觉得自己做过最牛的事,是UTMB退赛后,她没有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很坦然地承认“我是真的跑不动了”。

    这个结局曾使珊瑚在某段时间里很伤感。表面看来,珊瑚的生活里好些时候充满了失败和挫折感。她曾从一家500强公司辞职,去西藏学画唐卡,后来又到北京学习编剧。那几年她寄居在别人的仓库里,睡行军床睡到腰肌劳损。每天吃最便宜的蔬菜,最盼望的就是有朋友到北京请她吃顿涮羊肉,“往死里吃”。她写的剧本改了一遍又一遍,也没有被录用。后来终于发现,自己遇到的导演,其实并没有拿到投资拍片。

    “退赛使我从骨子里意识到很多从未留意过的细节和问题。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控制自己,而不是一味野蛮地去克制它。”

    巨人之旅比赛前一晚,珊瑚在脚趾甲和手指甲上,涂了艳丽的红色和深深的海蓝色,艳红是火焰,海蓝是家乡。

    纪录片导演将特写镜头给了她的腿——粗壮的、被晒成深小麦色的小腿上沾着泥泞,还有几道擦伤——在野外,珊瑚不穿任何防护的腿套。

    很多女生在网上问珊瑚,女生怎么才能安全跑越野。她回复说:“越不设防,越放松,大自然越会接纳你。不要担心擦伤,不要担心摔伤,那是大自然给你的吻痕。”

    比赛中,她的双足贴满了肌贴,用来缓减肌肉酸痛。在补给站小睡时,她把双腿靠在墙上,以减少腿部肿胀。十几分钟后,被闹钟唤醒,强睁朦胧的睡眼,冲进夜色中继续比赛。

    比赛进行到84小时,但她累计只睡了1小时15分钟。夜里11点,强烈的睡意再次袭来,她找了一块相对平坦的石头,关掉头灯,准备休息一会儿。低头的瞬间瞥见两个亮点,就在离她不到10米处——那是一双动物的眼睛。按照那双眼睛所处的高度来判断,这只动物应该不会太大。她有些惊慌,回望来时的路,看不到一个选手、一盏头灯。

    但她身体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逃跑,而是想睡觉。她困得无法自拔。坐下,把脸朝下,全部埋在手臂里。在尚存的一丝清醒中,她的理由是这样的:如果那只动物袭击我,千万不能让它咬我的脸。就这样,她独自在山谷里,在一只动物放着光茫的眼神里,睡着了。

    临近终点前,珊瑚特地梳洗打扮了一番,擦了口红,摘了一朵野花插在耳边,换上自己最喜欢的那套紫色跑步裙——这是珊瑚给自己每次完赛塑造的“仪式感”,哪怕浑身臭汗,也要漂漂亮亮地冲过终点。这次比赛珊瑚用时132小时14分14秒,成绩是同组第14名。

    当克服伤痛、疲惫、孤独、崩溃等所有的不堪,终于完赛后,留在珊瑚记忆深处的,并不是自己曾为参加巨人之旅而做的那些努力,而是整个比赛中她所遇到的那些感动:妈妈来参赛,儿子背着全程的补给来陪伴妈妈;爸爸、女儿、儿子一起参赛,两个男人始终像保护宝物一样把女孩夹在中间;4个来自西班牙的老男人,一路相互扶持,手拉手冲过终点……

    “巨人之旅让我更珍惜普通日子中的那些美好,以及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出门两个多月后,珊瑚回到家,悄悄藏在冰箱后面,当妈妈从厨房出来看到她,愣住了。珊瑚抱起她转圈,并亲吻她的脸时,清晰地看到她眼里的泪花。

    母亲曾坚决反对珊瑚参加越野赛。在传统观点看来,能够有一份安定的工作,早日结婚生子,是女孩子该走的路、幸福的路。

    珊瑚的外甥女面对央视的镜头,由衷地说,想学小姨游走世界。等摄像机关上后,姐夫呵斥她“不许学小姨”。

    2016年,珊瑚推掉了许多出差,在家陪母亲。她乐滋滋地在朋友圈晒给家人做饭,接送外甥女上学。“生活不只诗和远方,有爱,有家人,有朋友,这比什么都重要。”

    安全,是珊瑚户外经验里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她深深明白,每一个追求户外极致体验的英雄背后,都有家庭的牵绊。

    巨人之旅赛后,珊瑚在越野圈的名声越来越大,她转型为跑步教练兼户外运动专栏作家。珊瑚考取了WAFA(国际野外高级急救)证书。有一次带队去登雪山,在离峰顶只有100多米时,她敏感地觉得有危险,坚持要求所有队员下撤。“也许会有队员不理解,但我觉得能把他们安全带回家,才是最有价值的事,而非登顶。”

    珊瑚得意的是,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她辅导的一些公司高管,已经从零基础到成功挑战100公里的越野赛。

    一位女高管在跟随珊瑚跑步后,成功减重20斤。长春一位近60岁的高管,拿到100公里比赛完赛奖牌后,给珊瑚深深鞠了一躬,“跑步给了我这辈子不曾有过的荣誉感”。珊瑚发现,跑步的耐力与心理稳定程度息息相关,超长距离比赛平均参赛年龄为45岁左右,更多需要的是克服、坚韧。

    以前每次临近终点,珊瑚都会摘一朵野花插在耳边,这几乎是她的招牌动作。现在,她已经不再摘花。“在高海拔地区,植物生长太不容易。所以比赛时我尽量沿着赛道,绝不多踏出一步,人这一步踩掉的那点草,可能要好多年才能再长出来。”

    即使参加巨人之旅这样的长距离赛事,珊瑚出于环保考虑,也不带纸巾。有人好奇地问,怎么解决上厕所的手纸问题。珊瑚笑答,有树叶和石头啊。

    珊瑚热衷于做各种赛事志愿者。2015年无锡马拉松,她穿着一袭黄色花旗袍,脚蹬越野跑鞋,和组委会安排的几位袅袅婷婷的模特一起,站在富有江南特色的小桥上,成为赛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2016年宁海越野挑战赛,那个台风来袭前的下午,珊瑚在终点拥抱每一个选手,直到最后一位选手完赛。

    2016年,珊瑚在云南大理办了一场儿童公益天空跑。赛道的标记都以孩子的视线高度为标准设置;补给不是常见的能量胶,而是孩子们喜欢的果冻和各色水果。赛前,珊瑚背着沉重的补给和矿泉水上山,还带着志愿者将赛道勘察了好几遍,做好各种安全措施。

    这条赛道的难度,让资深越野跑高手都感到震惊:基础海拔2100米,5公里折返山路,海拔爬升450米。出乎意料的是,所有的孩子都在规定时间内安全完赛。冠军9岁,仅用时55分钟。一个孩子画了幅参赛的漫画:梳着两支长辫子的小姑娘,胸前挂着完赛奖牌,在漫天的雨点里微笑。家长们更是狂发朋友圈,盛赞这个比赛让他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要求“明年继续办”。

    2016年对珊瑚来说似乎不太顺利。9月里,她参加的3场国际赛事都莫名其妙地没有完赛:4K赛事(330公里),误食野果中毒退赛;TDG赛事(330公里),受伤退赛;UTMF赛事(168公里),跑到49公里时,因为天气原因,组委会中止了比赛。珊瑚平静地接受了一切。“真正考验人的,是你经历了这些过程之后,你是否对这项运动还那么热忱。生活中有太多事,努力了都没有结果。生活远比跑步和比赛难多了。”

    珊瑚期待着,若干年后,当小腿不再粗壮,牙口不再利落,坐在垛堆上,依旧能够面对自己的子孙,拍着大腿自豪地说:“当年奶奶我在遥远的阿尔卑斯山下,参加过一个叫巨人之旅的越野比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2月24日 05 版

奔跑吧,珊瑚
你负责貌美如花 一定有人在承担丑的代价
雪中送餐
一周暖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