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2月2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青年“双创”传承匠人精神

“茅台”按下年轻员工潜能的“激活键”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白皓 裴江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2月24日   01 版)

    年轻人心中还有没有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愿望?

    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活”年轻人能接得住吗?

    如何让青年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白酒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过去后,茅台集团团委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

    行业的深度调整影响着从业青年的心态,如果大部分年轻人选择逃离,对酿酒企业来说是重大的损失,这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行业也将面临危机。

    白酒行业是贵州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何破解发展中青年遇到的难题,也是团贵州省委关心的问题。团贵州省委认为,重拾信心、传承技艺、“双创”带动是行业内共青团组织需要思考的关键词。

    “起起伏伏是市场规律,茅台青年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密码。”茅台集团团委副书记林杰波说,一靠创新创业,二靠匠人精神。

    创客空间搭起“双创”与“传承”的桥梁

    不能躺在前辈留下的功劳簿上睡觉,是茅台集团青年的共识,突破口就是创新创业。茅台集团团委认为,应该给青年搭起一个有形的“双创”平台,成为线下的青年之家。

    从2016年年初开始酝酿筹备,2016年5月5日,茅台集团青年创客空间正式运营,因为茅台酒的度数为53度,青年给这个创客空间取名“53度创客空间”。这个大约1500平方米的空间里,设有阅读、餐饮、路演、讨论等功能区域。

    创客空间揭牌仪式上,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李保芳反复强调“激活”二字。他说,希望茅台在文化传播、智慧营销、跨界合作、品牌社群、科技创新、传承精神等方面,按下茅台青年员工潜能的“激活键”。

    “53度创客空间”成立12天后就迎来第一位主讲人:酿酒大师季克良。因为德高望重,年轻人喜欢称这位公司名誉董事长为“季老爷子”。这一次,季克良开讲的主题是“弘扬工匠精神、弘扬茅台工艺”。

    茅台学院资源环境系助教路阳听了这场讲座,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季克良不断强调,如果你不坚守什么,那么将会带来什么后果,“老爷子说茅台酒要存放5年才能出厂,同样的酒,如果只存放3年,那绝对不是茅台酒”。

    那次讲座后,很多年轻人争着向季克良提问,路阳最深的感受是只有传承老一辈的工匠精神,才有可能得来茅台的“长治久安”。

    刘丽是制酒十二车间的职工,她的工作是拿着一个竹簸箕把制好的酿酒原料放进一个大蒸锅般的容器里,经过蒸馏,容器旁连通的管道会流出酿成的白酒。“酒师告诉我们,投料的时候要做到轻、松、薄、匀、平、准。”刘丽说,这道工艺像把孩子放到床上睡觉一样,这样的动作每天要重复成千上万遍。

    “如果不够轻呢?”记者问。

    “酒会给你答案,产量质量都上不去,就是这么灵。”刘丽说,季克良讲的就是自己这样的年轻人每天工作中遇到的事情,踏实认真地把不断重复的工艺动作做好就是传承,反之就砸了茅台这块牌子。

    季克良的讲座之后,还有哈佛大学教授、白酒行业杂志社社长、包装设计团队的年轻人等来做主讲人,在有些辩论活动上,大家甚至会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争得面红耳赤。在这里,所有活动的主题都绕不开两个词:“双创”与“传承”。

    口传心授的技艺不能被机器取代

    在茅台酒制作酒曲的过程中,有一道独特的工艺:踩曲。酒师们常操着浓浓的地方口音对刚进厂的年轻人说:“曲乃酒之魂。”

    在茅台酒的生产工艺中,每年端午时节起,就要由制曲车间体态轻盈的女职工光脚踩曲——把三四铲磨碎的小麦放进一个方形的金属框中,双脚从框的一头踩上去,小碎步轻轻往前走,踩到另外一头,再返回。渐渐酒曲被踩成龟背的形状。一块完美的酒曲要求表面光滑,没有裂纹,没有脚印,酒曲中间没有夹层,移开金属框自然成型。

    张疏郁在制曲二车间踩了8年曲,保持体态轻盈也是她的工作。车间里温度很高,工人们都是5点起床,6点开工干活,每天计步器都会记录下3万步以上的数值。冬天来临,微生物活跃度下降,就不再踩曲。

    “有人说人工踩曲多费劲,为什么不试试用机器。”张疏郁说,车间真用机器试验过,出来的曲就是发酵不好,死板,没灵性。几十年来,踩曲的工作唯一做了一次革新,就是把寿命较短的木头边框换成了金属框。

    制一块完美的曲对下一步做好酿酒原料的发酵至关重要。所有酒厂都会把原料放进一个大窖池中密封发酵,业内称为“阴发酵”。茅台酒厂制酒二十一车间酒师张德伦记得,进厂第一天,师傅就告诉自己“有阴必有阳”,酿酒的粮食在“阴发酵”之前,必须在露天的场地里一层一层如雪花飘落般堆积起来,形成一个锥形堆,进行“阳发酵”。

    大量微生物在“阳发酵”时生长繁殖。“师傅会抓起一把糟坯,放在耳边使劲捏,判断‘阳发酵’是不是到位了。” 张德伦觉得很神奇,科班出身的他一度认为这样的判断应该放在实验室里完成。

    师傅总是提醒他,“手、耳、鼻、眼”是最重要的检测工具,直到跟了师傅两年,他感觉自己渐渐“悟”到一些其中的奥秘。“捏一把糟坯在耳边摩擦,听高粱粒和夹着的水分相互挤压的声音,发酵好的粮食一定能听到摩擦出的灵气。”张德伦说,现在每每听到有灵气的摩擦声,就能想象出酒液喷涌而出的样子,尽管厂里对酒质的考核要依靠严格的科学监测指标,但用心酿出的酒一定是醇香优质的。

    也有的年轻员工并不能理解这样“玄乎”的说法,甚至认为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为了提高出酒量和出酒速度,有人悄悄提高气压,或者不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做了5年白酒检评师的青工袁泉一下子就能感受出来,“这样的酒按相关等级标准划入低品质类,根本进不了茅台酒的勾兑流程”。

    一瓶优雅的酒背后必有一颗匠人的心

    因为自己在酒厂工作,张德伦也时常会看一些酿酒题材的影视作品,他发现不论自己工作的酒厂还是影视作品里的酒作坊,每年都少不了一场大型的祭祀仪式。

    刚进厂时他会和周边的人开玩笑说那是在“烧香”,现在,他的理解是“敬畏”,“发自内心对自然和工艺的敬畏”。

    传统工艺酿造酱香型白酒,酿酒原料需经过9次蒸煮、8次发酵,7次蒸馏取酒,直至逼出粮食中几乎所有的精华。

    张德伦感觉,7次取出的酒口感和状态各不相同:第1、2次取出的就青涩、躁动,像初出茅庐的青年;第3、4、5次取出的酒丰满、悠长,像厚重成熟的中年人;第6、7次取出的酒夹杂着一丝枯味、焦味,犹如暮年。

    这7个轮次的酒都不能成为茅台酒,经过窖藏,在经过勾酒师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勾兑,最终成为合格的茅台酒。

    在张德伦眼里,形容一瓶酒最好的词是“优雅”。现在他会学着师傅的样子问自己身边的年轻人:“你干的活对得起‘优雅’二字吗?”他甚至会毫不留情地责骂干活毛躁的年轻同事,在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厂房里,时常把“飘逸”“柔和”这样带着艺术气息的字眼挂在嘴边。

    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说,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白酒传承着老祖宗的智慧,坚守工艺、精雕细琢、以质求存、精益求精是一丝一毫都不能动摇的酿酒人的“工匠精神”。现在,他又给茅台的年轻人提出新的命题:如何将大数据、互联网和工匠精神深度融合,更好诠释现代“工匠精神”。

    春节刚过,茅台青工又陆续聚集在“53度创客空间”里。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包装设计提升、基于消费数据的精准营销和系列酒形象塑造等大数据时代的新命题,吸引着青工继续探索前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白皓 裴江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2月24日 01 版

“军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茅台”按下年轻员工潜能的“激活键”
推进少先队改革 开创少先队事业新局面
安徽金寨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揭牌
积极融入“双创”浪潮 车企抢占创新制高点
中国篮球的第二个“姚时代”
“宝宝”正适应“新家”
祠堂变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