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2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64.7%受访者希望加大未成年人犯罪惩处力度

下手没分寸(57.0%)、作案动机简单(56.2%)
和手段带有羞辱性(53.1%)让未成年人暴力案件更可怕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孙静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2月28日   07 版)

    漫画:李晓宜

    日前,公安部公布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将行政拘留执行年龄从16周岁降低至14周岁,引发热烈讨论。近年来,未成年人暴力案件一直备受社会关注。2016年年底,浙江温州鹿城法院曾宣判一起未成年人霸凌案件,对被告人判处9个月至6年半不等的刑事处罚。7名被告人均是女孩,2人刚刚年满18岁、4人16~18岁、1人不满16岁。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指出,下手没分寸(57.0%)、作案动机简单(56.2%)和手段带有羞辱性(53.1%)让未成年人暴力案件更可怕,68.8%的受访者认为缺乏有力度的惩治措施,64.7%的受访者希望加大未成年人犯罪惩处力度。

    33.0%的受访者来自北上广深,18.8%的人来自其他一线城市,29.3%的人来自二线城市,17.7%的人来自三、四线城市。

    “很多未成年人暴力实际上是成人暴力的延续”

    河南商丘某高中教师孙军表示,高中生暴力事件,特别是高中生打群架事件经常发生。“曾发生过的一起群架,是在食堂吃饭时,一个同学被后面人推了一下,不小心把饭菜洒在前面同学的身上了,最终放学后在校外小巷里约了群架,导致一名同学住院多日。更严重的一起,有未成年人在打架中使用尖刀这样锐利的武器,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伤”。

    在北京上班的程晓娟(化名)是哈尔滨佳木斯人,在小学五年级时曾亲身经历了校园暴力事件。“我当时和校长的女儿有一点矛盾,被她找人群殴。那时我年纪小,性格内向,也不敢和父母说,只能再见到校长的女儿就躲得远远的。”程晓娟表示,这对她的影响非常大,“我后来都不怎么和别人说话,朋友也很少,变得胆小怕事。”

    目前在福建一家公司上班的张明读高中时,在学校厕所、校门外经常看到打架事件,“当时还小,我作为旁观者都感到害怕,离他们远远的,更别说被施暴的学生。给他们带来的不光是肉体上的痛苦,更严重的是心灵上的创伤”。

    “高中生打架往往不会考虑后果,下手不知轻重,容易造成大的伤害。一些学生还会和社会上的人勾结,他们给未成年人提供木棍、刀等工具,后果可想而知。”孙军说。

    调查中,未成年人暴力案件最让人感到可怕的特点有:下手没分寸(57.0%)、作案动机简单(56.2%)、手段带有羞辱性(53.1%)和拉帮结派(50.9%)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家庭对施暴未成年人的影响非常大。很多未成年人暴力实际上是成人暴力的延续。“父母不能使用暴力,甚至随手敲打孩子这样的行为都应尽量避免。还要让孩子知道,用暴力方式处理问题,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如不易交到朋友、失去朋友,甚至被孤立。有时这种惩罚比法律惩罚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暴力的危害”。

    调查中,92.4%的受访者认为家庭氛围对孩子性格养成影响大。

    孙军坦言,很多打架的孩子家庭都不完整,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时间管孩子。孩子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心理上可能会有不满,把这种不满带到学校来,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随意发泄。而学校和老师太过于重视成绩,不太重视学生的心理疏通和教育,也很少教孩子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同时,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对情感的理解还很浅薄,不少高中生群架是因‘感情’问题引发”。

    为何未成年人暴力案件不断发生?68.8%的受访者认为缺乏有力度的惩治措施,61.7%的受访者认为是家庭教育不到位。其他原因还有:认为《未成年人保护法》会无条件保护(55.8%),学校监督管理不到位(47.8%)和受社会暴力影响(41.4%)等。

    64.7%受访者希望加大未成年人犯罪惩处力度

    “我们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但某种程度上让他们存有了侥幸心理,觉得我未成年,不会受到惩处。所以应根据暴力事件的程度给予不同级别的处罚。”张明说。

    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79.9%的受访者认为不该一味“保护”,违法的恶劣行为也该受到法律的惩处,11.2%的受访者不这么认为。

    民调显示,91.6%的受访者支持对施暴未成年人采取法律措施,其中46.3%的受访者非常支持。态度中立和不支持的分别仅占6.9%和1.5%。

    程晓娟认为,那些容易被欺负的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遇到问题也不敢和爸妈交流,只能独自忍受。“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该让孩子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当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时,可以积极地和父母沟通,防止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孙军认为,未成年人暴力是由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造成的。家庭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教会孩子怎样和别人合作,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做好预防和管控。

    储朝晖认为,父母除了在家里避免使用暴力,在社会上见到暴力行为,也要及时给孩子分析暴力会产生的危害和危险。不能让孩子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认为,使用暴力是强者的象征。同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配合好,家长与老师及时沟通,避免暴力事件的发生。

    减少未成年人暴力案件的发生,64.7%的受访者希望加大未成年人犯罪的惩处力度,56.7%的受访者建议家庭给予孩子自我保护与“不参与”的教导,51.7%的受访者希望学校加强道德与守法的教育。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孙静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2月28日 07 版

64.7%受访者希望加大未成年人犯罪惩处力度
受访者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最严重领域是互联网和房地产
过半受访者赞成限制婚丧酒席规模
64.9%受访者关注公众号却很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