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时,本是医院挂号最为繁忙的时段,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大厅,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条条长龙,一些患者甚至没有在挂号大厅停留,而是径直走向相应的科室。
排队挂号、排队就诊、排队检查、排队取药、排队付钱……到医院看病,排队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如今,掏出手机,轻点一点,医院推出的预约挂号、在线支付等服务,正悄然改变着人们沿袭了几十年的传统就医习惯和体验。
不仅门诊大厅挂号、收费窗口前的条条长龙,B超室门口熙熙攘攘的景象也正逐渐消失,通宵排队挂号成为历史,倒卖专家号的“黄牛党”也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信息技术正在破解中国医疗服务难题
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处方、远程医疗和康复、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医疗健康服务也改变着传统医疗服务模式。
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教授说,无论身在何处,只需要手机、iPad、电脑,在浙大一医都可以实现门诊挂号、检查住院预约、网络问诊、药物配送、线上支付、定期随访等。
据介绍,目前浙大一医可以为患者提供全流程的网络医疗服务。除了挂号、付费以外,还可以通过远程视频系统,为患者提供包括实时专科门诊和预约专家门诊在内的线上门诊服务,让患者足不出户,完成线上门诊。通过预约平台,为患者提供一键式检查、住院预约。通过线上审方、电子认证,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到医院自取、到店自取、药物配送等多种方式取药;同时,药学服务平台还为患者提供连续的用药指导。
王伟林说,在“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传统医疗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硬件、移动应用以及互联网+医疗已走在智慧医疗创新最前沿。通过医院HIS系统的对接,健康档案的线上线下互通,浙大一医的医护人员还可以定期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实现线上线下诊疗记录互通。
“除了问诊、检验检查、手术,其他都可以在网上一键完成。”王伟林说,通过智能手机这个终端,让老百姓在这个过程当中体会到医疗的便捷,让看病越来越人性化。
据悉,作为全国首个三甲医院线上院区的“浙一互联网医院” 自2016年2月16日上线以来,已为1万名患者提供了线上服务,接受了9774次名医线上问诊、5670次专科会诊。患者中有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也有耄耋老人,有来自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的官兵、也有身在杭州社区却不方便到医院就诊的患者,这个系统还远距离救援过失联儿童……“他们享受了医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也见证了医疗+互联网创造的健康奇迹。”王伟林说。
不仅是浙大一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也已建成国内首个以实体医院为背景的“邵医健康云”,接入国内医疗卫生机构1200余家,注册医生41000余名。就浙江省而言,邵医的B2B业务覆盖省内10个地市69个区市县的168家医疗机构,自2016年2月起,依托平台的浙江省内转诊、会诊、预约等核心业务每月突破3万人次。
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说,目标是打造医疗行业的生态圈,医院平台化,医生社会化,实现就医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的转变。
据介绍,其中的“云诊室”接入社区医院近百家,为两万基层居民提供可视就诊服务,有效实现“首诊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诊闭环。
信息化让每个医疗环节都可跟踪追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是国内首家并连续4次通过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简称JCI),也是浙江省首家通过医疗卫生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简称HIMSS) 6级评审的公立医院。
“作为反映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平均住院日、JCI认证、HIMSS 6级是考量一家医院管理系统高效性和完善性的金指标。” 邵逸夫医院党政办副主任、医学博士林辉认为,高水平的管理和医疗质量离不开强有力的信息平台的支撑,医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互联网+医院联盟+医生”在其中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医院信息化不断地拓展和延伸,越来越多的医院投入到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中。
邵逸夫医院的“互联网+医院联盟+医生”,利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以自由联盟、共享共赢的方式整合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对接第三方药品配送、金融支付和医疗保险等,实现医院、医生、大众及健康产业间的无缝连接和全面协同。
通过患者、医生、医院和第三方机构4个服务端,实现了远程咨询问诊、预约挂号、线上支付、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医药联动、区域检查检验以及远程联合门诊查房、互联网教育学院、家庭医生签约、医养护服务等十大服务功能。
蔡秀军说,走进很多三甲医院,几乎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在前来就诊的患者中,不少人的问题其实在社区医疗机构就可以解决。但由于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实力的不信任,以及担心小医院检查检验结果大医院不认可,所以很多患者就选择了一步到位,直接来三甲医院就诊。对于这种人人知道但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以信息化的方式来破题。
在他看来,从改善就医流程开始,智慧医疗直击传统行业痛点,解决了挂号排队时间长、看病等待时间长、结算排队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但院前服务只是“全病程服务管理模式”第一个环节。
“我们希望打造的全病程服务管理模式是,提供给病人连接院前、院中、院后的持续性健康照护,建立完整的健康电子档案,形成全病程闭环管理新模式。”蔡秀军说。
让偏远小城镇的患者通过远程会诊,享受大城市的优质医疗服务,为急救争取时间;让省、市、县(区)三级医院实现检验和检查结果的互认、健康档案数据实时调阅,使百姓异地就诊、异地医保不犯难。“快步而来的智慧医疗,正在将蓝图变成现实。” 蔡秀军说。
全联接医疗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事实上,互联网+的浪潮已经开始席卷整个医疗行业,而正是这一浪潮的出现,为整个医疗提升效率、缓解看病难、挂号难等民生问题。
刚刚进行过肠瘤手术的71岁的蔡爷爷在家卧床休养,由于伤口感染,行动不便,不方便直接到医院就诊。通过系列的视频问诊,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用药下,伤口感染明显好转。
王女士10岁大的女儿脚踝不小心被烫伤,当地医院医生说会留下很大的伤疤。通过互联网医院问诊,在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多次指导护理下,小女孩伤口已明显愈合,并无明显疤痕。而来自台州的吴先生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综合征,需要长期口服息宁治疗,由于此药属于紧缺型药物,当地医院暂缺。最终,浙一的互联网医院采用专用物流将该药物直接送到吴先生家。
据了解,在邵逸夫医院,有近八成患者已通过微信、支付宝等途径进行预约,院内早不见了熙熙攘攘的窗口排队和扎堆候诊现象。除了方便患者,医疗信息化也给医院管理者带来更多的实惠。
就在2月16日,在“浙一互联网医院”运营一周年之际,浙大一院宣布全面升级互联网医院,同步上线浙一互联网医院分级诊疗平台、国际病理会诊中心、国际影像会诊中心、护理学院、老年健康管理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处方审核与药物治疗管理中心七大医疗服务平台,并首创互联网医院分院模式。
据悉,截至目前,浙大一医互联网医院与浙江省内外20家市县级医院、52个县镇卫生院站点、64家药店开展协作。
“互联网+”时代把医疗服务挪到指尖上。院长王伟林说,我们要的是通过信息化条件下的流程再造,突破医院的物理局限,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