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德国国防部长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宣布:德国国防军将增加5000名现役军人、500名预备役军人和1000名文职人员,使得德国2024年前现役兵力达到19.8万人、文职人员6.14万左右。冯德莱恩称,“德国联邦国防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军力短缺。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执行非洲马里的维和行动、强化北约在波罗的海国家的军事存在都需要德国进一步强化军力。”
德国2016年5月宣布正式放弃自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实行的军力收缩政策,计划到2023年扩军7000人、新增文职人员4400人,从装备、预算和人员三方面强化军力。不到一年再度宣布扩军,既透露出德国谋求自主安全与独立防务的焦虑,也折射出欧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变局。
德国再次扩军是对近来美国特朗普政府不断要求欧洲的北约盟国承担更多军费开支作出的回应。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2月15日参加北约防长会议时敦促盟国兑现承诺,将各自军费开支增加到相当于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满足北约2014年威尔士峰会就增加军费达成的标准。
在2月18日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彭斯发表演讲再次要求欧洲国家应更多地承担北约军费开支。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对自己承担的义务有清晰认识,将“采取一切努力”去实现这一目标。根据这份扩军计划,德国至2024年将每年追加9.55亿欧元的军费开支,德国目前军费开支仅为GDP的1.2%,尚有很大的腾挪空间。
一年多来,德国在用实际行动,以扩军、增加军费、强化在中东欧地区的军力存在,履行着自己向北约和欧洲作出的安全承诺。今年1月,德国向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鲁克拉地区派遣了一支1200人的部队。2月初,数十架美军各型直升机进驻德国港口城市不莱梅。
在德国宣布再度扩军的同一天,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为应对北约将俄罗斯视为威胁,并在靠近其边境附近强化部署军力,俄军将强化军备建设和军事训练。绍伊古称,俄罗斯将继续优先发展核力量,同时将逐步增强常规武器发展,部署在俄海军军舰上的“口径”巡航导弹、战略轰炸机携带的远程巡航导弹以及陆基短程“伊斯坎德尔”导弹将作为非核威慑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德国再度扩军标志着德国的国防与安全政策正在改变“军事克制”传统,向“积极有为”转型。二战后,德国的国防与安全政策一直坚持“克制文化”,主张克制和谨慎运用武装力量。冷战结束极大改变了德国的安全环境,使德国从东西方两大集团长期的紧张对峙和战争威胁中解脱出来。
统一后的德国由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前沿变成了欧洲的中心,在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在邻国中没有敌对国家的状况。德国不仅是北约成员国,同时还是欧安会、欧盟和西欧联盟的成员国。德国借助美国和北约抗衡潜在的对手俄罗斯,借助欧盟平衡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借助西欧联盟建立北约与欧盟之间的联系和均势,借助欧安会缓解美俄之间以及东西欧之间的矛盾。
这种欧洲中心的地缘战略优势和前所未有的安全环境,使得统一后的德国安全政策和军事战略发生重大调整。在1994年发布的国防白皮书中,德国首次确立了“外向辐射型”安全战略,其要旨是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诸如经济、联盟和军事等手段达到维护其安全利益和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的目标。
冷战结束以来,为了使德国国防军真正成为推行德国安全政策和军事战略的有效工具,同时又不引起盟国和东欧国家的猜忌,德军先后进行了3次军事改革,目的是将德军建设成为一支新型、精干、能够执行多样化任务的一体化联合军队。
2016年7月13日德国发布了名为《安全政策与国防未来》的国防白皮书。新版国防白皮书涵盖了国际安全形势、联盟和伙伴关系、国内行动纲领及德国国防军未来发展等内容,在诸多实质性领域出现重大转变。作为德国国防与安全政策的风向标,新版白皮书表达了德国在欧洲乃至全世界承担更多责任和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的强烈意愿。
欧洲安全形势剧变,美俄欧战略博弈加剧、打击恐怖主义、应对欧洲难民危机和建设欧洲自主防务力量,客观上都在推动德国加快扩军步伐,转变国防与安全政策。然而,受到国内民意和历史因素制约,此次德国扩军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影响,并将进一步恶化日趋紧张的北约与俄罗斯关系,无益于中东欧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作者单位:西安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