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些父母在孩子读书阶段就全职陪读,甚至为此辞掉了工作。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4%的受访者表示家长陪读现象普遍,但仅24.9%的受访者赞成家长陪读。67.0%的受访者认为家长陪读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大。
受访者中,男性占46.5%,女性占53.5%。00后占0.8%,90后占20.6%,80后占51.8%,70后占19.8%,60后占6.0%。
69.4%受访者表示家长陪读现象普遍
赵敏雅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在她读高三时,妈妈停止工作全职陪读了一年。赵敏雅说,陪读现象在高中非常普遍,“高中的时候,我们班有1/3的学生家长都选择陪读,在我们学校附近的小区租房子给孩子做饭”。
“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比什么都重要。”赵敏雅的妈妈黄玉霞是一名小学老师,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在读高三前就和敏雅的爸爸商量,停掉一年的工作陪孩子渡过这段时间,“当时孩子的学习进入最紧张的一年。而我女儿的生活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不是特别好”。
黄玉霞觉得陪读可以改善孩子的饮食,让孩子吃得更有营养,“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还可以及时开导她”。
赵刚(化名)刚读小学四年级,爸爸做生意经常出差,根本没有时间照顾他和弟弟。为了更好地照顾两兄弟,赵刚的奶奶就在他的学校里租了一套房子,专门照顾他们的生活。
调查中,69.4%的受访者表示陪读现象普遍,其中18.6%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普遍。21.2%的受访者认为一般,7.8%的受访者认为不普遍。
具体而言,受访者认为高中阶段出现陪读的频率最高,占53.2%。此外,小学阶段占36.3%,中学阶段占46.7%,大学本科阶段占8.4%,研究生阶段占1.2%。
44.4%受访者认为家长陪读对孩子学习帮助大,37.1%受访者认为帮助小
赵敏雅高考成绩并不是太理想,相比高二,并没有什么进步,因此她觉得,陪读对成绩的提高并没有太大作用,“妈妈陪读只是给我做饭,确保我能吃得好一点,可是妈妈对高中的知识不甚了解,在学业上并不能辅导我太多”。
黄玉霞也觉得,陪读并不能让孩子的成绩有质的提升,“只是改善了生活,功课方面却帮不到她。”好在赵敏雅在高考中发挥正常,“成绩没有进步,可也没有退步,这已经足够了”。
陪读一定能带来好成绩吗?28.6%的受访者认为陪读和好成绩之间没有联系,64.9%的受访者认为陪读和好成绩之间有一点联系,仅6.5%的受访者认为陪读和好成绩之间有很大联系。
具体来看,44.4%的受访者认为家长陪读对孩子学习帮助大,认为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受访者分别占6.6%和37.8%,37.1%的受访者认为陪读对孩子学习帮助小,10.1%的受访者认为陪读对孩子学习没有帮助,8.3%的受访者认为陪读对孩子学习会起到反作用。
赵刚在奶奶的陪伴下,成绩也是忽高忽低,“奶奶管我管得比较严时成绩会好一点,奶奶一旦不太管我,成绩就突突地下滑”。
67.0%受访者认为家长陪读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大
陪读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可让父母没想到的是,陪读本身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调查显示,67.0%的受访者认为家长陪读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大,28.0%的受访者认为一般,3.3%的受访者认为压力很小,1.7%的受访者认为陪读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陪读肯定会有一点压力,老是觉得如果自己不努力学习,就对不住妈妈的付出。”赵敏雅表示,“高考之后,成绩没有达到预期,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妈妈,她放弃了自己的工作陪我,就希望我有个好成绩,结果我却辜负了她”。
让敏雅欣慰的是,妈妈并没有因此埋怨她,反而还开导她,“只要努力就好了,妈妈陪伴你不仅是为了你的成绩,你能健健康康地跨过高考这个门槛就好”。
黄玉霞说,有些陪读家长每天强调自己的付出,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我陪读时看到一些家长反复叮嘱他们的孩子:你一定得好好努力,不然你就对不起妈妈在你身上下的功夫。这样很不好,严重的话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
“是否去陪读取决于孩子的情况和家庭情况,孩子本身在学校里生活得很好,心理素质也过硬,家长没有必要去陪读。”黄玉霞说,“学习和学校的事情家长不懂的话,也帮不上孩子太多”。
调查中,除了给孩子带来压力,72.9%的受访者认为陪读会降低孩子的自理能力,此外,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48.9%)、导致孩子自律能力差(44.6%)和造成孩子好逸恶劳(28.5%)等也是陪读的不良影响。
“我有个同学妈妈高中陪读了3年,她一放学就回家吃饭,不像我们都是成群结队地奔向食堂,结果她3年里一个好朋友也没有交到。”赵敏雅表示,“陪读的时间太长,孩子就很难交到好朋友了”。
调查中,24.9%的受访者赞成陪读,37.7%的受访者反对陪读,37.4%的受访者觉得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