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谈谈‘双一流’的问题吧。”在这几天政协教育界别的小组讨论中,很多委员都这样为自己的发言开头。
能否搭上“双一流”的快车已成为很多高校的头等大事。据悉,目前已经有20多个省份计划加大对“双一流”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双一流”成为各地教育方案的关键词。在已出台建设方案的23个省份中,有11个省份提出了经费保障,粗略计算总额在400亿元左右。
然而,“双一流”到底是拯救没有搭上“985”“211”快车高校的“救命稻草”,还是意在助推中国名校走向世界?
一些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设立多层次的“双一流”体系,开展国际、国内、省际等多层次的“双一流”计划,世界层次的“双一流”可以得到中央财政支持,省际的“双一流”可以得到各省的财政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左东岭认为,“双一流”建设的评选数量应当比“985”“211”包含的高校多。“以前国家穷,只能供几个名校,现在我们有钱了,如果还要收缩扶持范围,这与教育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我觉得应该扩大入选范围,像足球俱乐部一样,让多家队伍参加,然后进行考核,不合格的降级,这样的循环才是有竞争力的。”他说。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双一流”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目标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往世界一流迈进。“但是请大家放心,‘双一流’建设的遴选工作基本上是第三方在做,不是到学校做评估、搞包装。我们要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进行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
对于“双一流”应扮演什么角色,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党委书记胡凌云斩钉截铁地说:“‘双一流’一定是扶优的。”
“无论是增加名额还是微调,有一点我们要明确,‘双一流’应当是比肩世界一流大学的,而不是遴选国内一流大学的。我们可以分层次,但是要遵守国际游戏规则。”胡凌云说。
“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国际上,首先是参与者,然后是贡献者,最后才是改革者。我们不能自己说自己是世界一流。因此,标准还是应该与国际接轨,至少自然科学等学科,要遵循国际上的评价规律。”
胡凌云说,“双一流”应当起到对众多高校的引领作用。“比如,‘985’工程从实施到现在,牵引着整个中国高等教育迈上了新台阶,因此不能说扶优就是抛弃其他学校。”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双一流”一定属于“扶优工程”。
“我觉得‘双一流’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是要把国家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些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里,这与支持教育落后省份、落后高校是两回事。对于支持落后高校,国家可以有其他的政策进行分类指导、分类支持。这个矛盾是可以解决的。”周绪红说,但“对于‘双一流’而言,还是要选出一批拔尖的高校走出国门”。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