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广西区委学校部干部周岚没有想到,一次不经意的拜访,把他和一位素不相识的壮族妇女韦秀仁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2015年10月,受组织委派,周岚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黄村镇林秀村任职第一书记。当年年底进行新春慰问时,一名村干部特意带着周岚到韦秀仁家走访。
从屋外看,韦秀仁家在村里还算殷实,一栋2层的砖混小楼是前些年她和丈夫外出打工攒钱修建的。然而,两年前韦秀仁的丈夫欧先生突然患病,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已经是肺癌晚期。丈夫倒下了,家里还有两个在读书的孩子,韦秀仁没法再去广东打工,只能在家务农维持生计,这家人陷入了因病致贫的困境。
“她人很热情朴实,但说话很难懂。”周岚说,在询问家庭情况时,有村干部在旁边翻译,但韦秀仁有浓重的口音,旁边翻译的人也需要连蒙带猜。
从村干部口中,周岚了解到,韦秀仁一家4口人,有3人在村委会的帮助下都领到了低保,唯独韦秀仁因为户口问题,享受不了政策。农村低保每人每月领到的钱虽然不多,可对于这个突遭厄运的家庭来说却很重要。
原来,韦秀仁的老家在广西中西部地区,小时候她被拐卖到外地,后来在广东打工时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嫁了过来。因为没有户口,她跟丈夫连正式的结婚证都没办过。由于不识字,外人不大听得懂她说的话,连韦秀仁的老家在哪儿都没人知道,给她补办户口并迁移到林秀村就更是难题了。
韦秀仁曲折而坎坷的命运让周岚深受触动,他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帮她把户口办下来。
2016年春节过后,周岚带着黄村镇政府的一名壮族干部向韦秀仁进一步了解情况,沟通起来依然很困难。由于广西的壮族群众大都居住在山区,壮族各支系的口音有“十里不同音”的特点,即使同为壮族人也不一定听得懂对方的话。周岚没有放弃,和镇政府的壮族干部一起寻找能够与韦秀仁顺利沟通的壮族朋友。经过努力,他们终于搞清楚韦秀仁的老家在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
大化县的朋友打听之后告诉周岚,韦秀仁口中的亲人确实居住在当地农村,但她的父母都已过世,姐姐也已出嫁。她必须返回当地的乡镇派出所才能补办户口。
蒙山县到大化县400多公里,让韦秀仁发愁的是她连回趟老家的车票钱都拿不出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2016年5月,周岚发动清华大学广西校友会的校友资助她,不到半天时间,便筹集到1000元。
经过村里亲友的证明,韦秀仁回乡后在派出所顺利补办好了户口。原以为只要派出所和村里出个证明,韦秀仁就能顺利把户口从河池大化迁到梧州蒙山。可实际操作后,周岚才得知,要迁移户口,只能通过婚姻投靠或者子女投靠。子女投靠得做亲子鉴定,相对简单的办法是帮她补办结婚证后按照婚姻投靠办理。
“我老公已经几天都吃不下饭了,只能喝点粥。”当周岚建议他们补办结婚证时,韦秀仁感到很为难。她家离县城有20多公里,如果夫妻双方带着材料,去县里的婚姻登记处办手续,以她丈夫当时的身体状况折腾不起。
能不能特事特办,请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上门来为这个特殊的家庭补办结婚证呢?蒙山县民政局将这一情况向梧州市民政局请示,上级部门很快批准了。第二天上午,周岚接到蒙山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打来的电话,让他们提前准备好红纸,当天他们工作人员要上门给韦秀仁夫妇拍合影、采集指纹后办理结婚证。
“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太感谢了。”第二天上午9点周岚和同事便带着红纸到韦秀仁家中进行布置,看到村干部忙前忙后,她激动得一直说着感谢的话。“办了结婚证就可以把户口迁过来,以后就能享受扶贫政策了。”周岚笑着对她说。
这是一张迟到了10多年的结婚照,拍照前,韦秀仁特意回屋换下她下田穿的灰色粗布外套,穿上一件橘红色的T恤。她丈夫已经虚弱得坐不起身来,韦秀仁便挽着他的肩膀拍下了这张合影。
2016年8月24日,结婚证办下来的当天,周岚便骑摩托车带着韦秀仁到蒙山县办证大厅的公安户籍窗口递交了入户申请。隔了一个工作日,他们便在乡镇派出所领到了新申请的户口本。虽然韦秀仁不识字,看不懂内页上写了些什么,但她依然一遍遍翻看着这个增加了新的内容的户口本。
2016年11月,韦秀仁的低保申请通过了县里的审批,当月就可以享受了。不幸的是,她的丈夫因为病重,在11月底去世了。
今年春节过后,周岚又一次到韦秀仁家探望,她家去年领到的50只扶贫鸡苗和5头肉猪猪苗在女主人的悉心喂养下,长大了不少。通过共青团组织的牵线搭桥,周岚还帮她上小学的儿子和上中学的女儿申请了希望工程“1+1”助学金。
“在基层,要办好一件事并不容易,但只要有一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心,就能帮他们解决困难。”周岚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