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出生的朱萍有着一张青春稚嫩的脸,和学生走在一起没人会认为她是老师。
4年前,她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扬工职院”)毕业;4年后,她成了扬工职院最年轻的老师。但这个女老师水平却不一般,曾获湖北省技能状元,湖北省最年轻的省级劳动模范。
前不久,她通过了特招考试,重回母校,到该校的二级学院机械与汽车学院当了老师。
在目前高职院校招聘老师普遍要求研究生学历的时代,为何扬工职院愿意向这个90后女孩递上橄榄枝?其实,撇开学历,朱萍身上的“经验值”“技能值”令人惊讶:通过她编写代码的数控设备制作出来的零件精确度可达到0.01毫米,而一般数控员的精确度只有0.1毫米。
当然,工作期间,朱萍自己也非常努力,她在职攻读了长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拿到了学士学位证书。
2012年,朱萍到中石化湖北江汉油田四机厂管件分厂工作,当上了一名数控车工。
刚进厂,她就干了一件让老职工刮目相看的事情。原来,他们分厂在车球面时,走刀的顺序都是从右往左。这种方式存在尺寸不稳定的现象,虽然这点误差是在质量控制范围之内。但是,每次师傅们和同事在车球面时,她都在一旁观看。她在琢磨着:也许应该有更好的办法。
后来,通过对6个批次,720件球面产品的尺寸测量,她发现尺寸不稳定的原因是走刀顺序造成的。朱萍大胆地提出从中心往两边走刀的设想。于是,她用了两天时间重新编程序。在改进后,6个批次才出现1次尺寸误差情况,而以前这个数据是一个批次出现3次。现在,这项工艺已在全分厂推广。
2014年8月,朱萍代表单位参加了“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湖北省技能状元选拔赛”职工组数控车工比赛,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被授予“湖北省技能状元”称号;2014年10月,她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数控大赛”,又一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晋升为数控车床的高级技师。2015年,她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而这些成绩,她的母校——扬工职院一直在关注。
“这样技能过硬的人才,我们要不拘一格‘挖’回来。”扬工职院党委书记刘金存对于招聘、选拔教师有着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职业学院教师的看家本领就是技能,如果技能拔尖,年龄不是问题,学历也可以排在后面”。
当得知朱萍有回校做实训指导老师的意向时,学校如获至宝。刘金存说:“前后我们沟通过不下10次,即使学院和朱萍达成了意向,但朱萍依然按学校规定参加了理论和实践考试。”最终,朱萍以近乎完美的成绩通过考核。
当接到学校录用电话的那一刻,这个90后女孩好开心,她的教师梦终于实现了。
当年高考,因为成绩不理想,她没能进入师范学院,而考上扬工职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既然来了,就好好学吧。”朱萍说,她学习的劲头超过了当年高考。因为成绩优异,朱萍和另外14名同学通过选拔进入了中石化集团的订单班。2011年2月,他们到江汉油田进行技能训练,从机械专业最基本的磨车刀开始,到普通车床的零件加工,再到数控车床的编程操作和工艺编制。
毕业的时候,朱萍拿到了中石化集团数控高级工的职业资格证书。工作中,朱萍依旧把“练技能”当成每天的“必修课”。
“工作中遇到困难及时请教身边有经验的师傅,下了班回宿舍通过书籍、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直到自己弄明白才肯罢休。”朱萍笑称,这是自己在学校养成的“钻”劲儿。直到去年,朱萍听了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后才顿悟,这种“钻”劲儿也可以叫做“工匠精神”。
“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在企业里尽力当个好技工,去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在扬工职院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朱萍作为校友代表与新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事实上,这种以“技能论长短”的选拔机制在扬工职院并不是首次。该校机械学院副教授戴晓锋就是从工人成长起来的,曾经是精通汽车修理和检测的技术能手。2007年,戴晓锋被学院作为特殊人才,从企业工人岗位引进学校,最终成为一名教师,2014年被评为副教授。
“要造工匠之才,必要有工匠之师。”扬工职院院长孙兴洋说,“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顶尖的技能状元是学校最宝贵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工作经验就是他们教学的资本,这些优秀技术人才的成长历程对于学生本身而言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
通讯员 徐华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