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内部监督是自己割自己的肉,那么公车标识化无疑便是将刀交给了民众,后者的冲击效应可想而知。
----------------------------------------------------
今年3月,江苏省启动了省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标识化喷涂工作,各县市的标识化工作也陆续展开,到3月底,全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标识化工作将全部完成。所有公务用车将喷涂上醒目标识,写上“公务用车”“监督电话12345”字样,以方便民众辨认和举报。民众可以通过 “江苏12345在线”以电话、微信、手机App等多种方式随时进行监督举报。
公车私用不仅造成了巨大浪费,还滋生了特权腐败。政府公车运行经费居高不下,更是为民众深恶痛绝。公车私用之所以难以“刹车”,与公车标识不明显有很大关系。民众难以辨识,监督也就无法进行。仅依靠政府内部监督,让公车的既得利益者自我约束,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一些外部监督力量也时常陷入困境。被称为“全国监督公车私用第一人”的广州区伯,便因为长年监督公车私用而受到恐吓,甚至遭受打击报复。
给公车喷涂上醒目的标识,让民众一眼就能辨别出,同时畅通民众监督举报的渠道,无疑是一个成本低廉,又能收到奇效的好办法。2014年,湖南宜章就曾出台《宜章县超标配备公车及公车私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给全县所有公车粘贴了醒目的公车标志和举报电话,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5年年底,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中央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便提出了落实“公车标识化”的要求,并将落实这项工作作为监督检查的一项重点。
虽然公车标识化,只是一个技术性的手段,但是效果溢出于技术。喷涂上醒目标识,畅通了举报途径后,监督者从有限的内部人员变成了无所不在的民众,违规行为马上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无可逃遁。如果说内部监督是自己割自己的肉,那么公车标识化无疑便是将刀交给了民众,后者的冲击效应可想而知。
当然,政策推行之后,还要观察政策实施是否走样。实际的举报通道是否运行顺畅,被举报的违规行为能否及时得到严肃、公开的处理。如此,才能保持民众的监督热情,坚持公车标识化的初衷,真正遏制公车私用之风。
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推动公车标识化,把公车的使用置于阳光下,并从预算上缩减公车使用费用,如此才是对“节用裕民”正道的坚守。
从目前的舆论看,民众对公车标识化改革充满期待。能否根治一些腐败、特权现象,在于改革者是否以开放的胸襟,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勇敢地向自己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