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采菊:读诗
操采菊叫儿子海生,而全国人都叫他海子。
45岁那年,她送15岁的查海生去北京读大学。55岁,她再次去北京,把海子的骨灰带回查湾村。
房门前300多米外的树林中,从此多了一座土坟。海子再也没有离开过操采菊。她有时在家读儿子的诗,有时去墓地读。家里人怕她受不了这种刺激,试图阻止。但是操采菊依旧坚持。
这些年,操采菊接待着各式各样的来访者,收到不同规模的活动邀请。
这位并不擅长文字的老人,时常在冗长的会议上,用难懂的乡音,读着《给母亲(组诗)》 ,现场有人听后,潸然泪下。
每年3月26日,海子的忌日,文学青年们三五成群,来到安徽怀宁县,悼念海子。有人找操采菊索要签名,她大都只写8个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海生离开她多年以后,她希望大家都能过上海子所向往的生活。
张永升:守护
没有收入的你,在一个没人的地方发现了古董,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大学生张永生的答案是:守护。
春节期间,张永升在河南老家散步。在挖掘机取土留下的巨坑中,他发现了暴露在外的青砖。根据青砖上的古文字,他判断这很可能是古人的墓葬,马上联系了当地文物部门到现场勘查。
发现文物的消息不胫而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人甚至开始鼓动他人哄抢。趋利的人群不断地逼近, 张永升没有退缩。他警告众人:“谁抢我一定举报谁,要让我视而无睹,除非杀了我!”
不久,河南周口市文物局等单位陆续到达现场。文物部门研究后判断这是一座珍贵的唐代墓葬。
张永升当了一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者。对试图哄抢的人来说,文物往往以金钱计数。但对张永升来说,敢用生命守护的东西,意义必定不止于此。
林森:罗生门
关于林森的死,各种说法有如“罗生门”。
14岁的他在距家800米的江水中溺亡。可孩子为什么会往江边跑?至今没个统一的说法。官方的描述为:“与母亲言语不合,负气向河边跑去,不慎滑落水中。”重庆云阳街头传言是,被父母毒打了一顿后,负气跳江;林森的奶奶认为,“听话”的孙子可能在学校受了委屈,才会出走。
可林森生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依旧没人能说清楚。
林森的父亲说他“开朗,活泼,没啥心事”,还掏出一张照片:林森和外公一起捧着一条鱼,笑开了花。外婆徐志玉的评价是,“孝顺,老实,听话”。班主任张恒平却说害怕他:“每次对这孩子批评教育,他都充满敌意。”12年里,林森就在奶奶跟前长大。林森刚断奶时,父母就到成都打工了。
关于这名留守儿童的事情,谜团重重。但林森的母亲只知道一件事情,这次回家,自己就不能再打工了。因为她只剩下一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