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年轻人“怕老”的话题忽然热起来,“1992中年危机”袭来,心灵鸡汤能不能治好这种焦虑症引发争议。细想一下,觉得“怕老”其实是个伪命题。每个时代,都会有类似的“焦虑”,总有一种成长叫“自然变老”:有的人老了,他却年轻着;有的人年轻着,他却老了。
年轻和老化,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再好的化妆品、保健品或美容术,都只能暂缓衰老的速度。而真正的“不老青春”是不分年龄的,是生命健康成长的“年轻态”。前几天与90后(今年93岁)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坐在一起聊天,听她单纯的笑声、幽默童真的敏捷反应,自愧自己比她还要“老”呢!
与其大呼小叫炒作“怕老”,不如更多地关注“怕老”背后的现实问题;与其用心灵鸡汤喂点解渴之料,不如传授“治人生如烹小鲜”的厨艺妙道。
因为一些年轻人,虽然有基于社会压力下“不想太早长大”的倾向,但越来越主动地用自己的开放性、创造力、责任感,去潜移默化影响着有些浮躁的现实。譬如两会前《中国青年报》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养老话题”是年轻人最关心话题之一,不是简单“怕老”,而是关心实在的一系列相关改革。同时,另一项社调表明,在新的公益志愿行动中,80后、90后越来越成为参与主体,有些人甚至已把它当做自己新的生活方式。
未来已来。要真心实意向年轻一代学习,用经验、真情、对话、举措,更好地提供服务,充满信任地和年轻人一起,努力传承优秀文化,创建一个不急功近利、从容平等的新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社会生态系统,来自于一项项惠及年轻人的“实招”。比如,制定并解读、执行好民法总则中婚姻、继承等与“老”相关的法规政策,就是一种最好的平等性权利保障;为创新创业“松绑”,更进一步简政放权,就是给年轻人成长插上翅膀;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等改革,可以更好地让年轻人的教育与现实需求接轨;在控制调节高房价的同时,推动更多城镇化改革和观念变革,让就业机会、住租政策、城镇发展等能更好地协调及均衡发展。
当然,年轻人也要向长者、智者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曾经对几位年轻弟子说自己的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其中也反映出年轻人的成长,要有更高的理想追求,这样才能有“时尚颜值、事业峰值、奋斗价值”,才会有一个终老无悔的青春。
“怕老”虽然是个伪命题,其折射出来的心理问题、教育问题、成长问题、就业问题、社会问题等,却都是真课题,需要无论年龄大小的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包容、相互携手,攻坚克难,从容应对,向上向善。
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现实需要的“好活法,年轻态”。
----------------------------------------------
@马铃薯小土豆:已婚,老公80后,从恋爱到结婚没有任何代沟的感觉,婚后生活波澜不惊,家和单位两点一线,日常开支吃喝大头,不再有年少轻狂和异想天开。夜深人静时,突然想起少年的梦,唏嘘不已,人未老,心已平。
@戴烈:每个人都有烦恼。作为一名90后,工作上,我刚刚起步,很多业务、技能并不熟悉,必须奋起直追;感情上,心目中的“女神”还没出现,还要时不时应对各种相亲,让人哭笑不得;身体上,因为长时间加班熬夜,感觉“身体被掏空”。好在我的心态良好,如果天天愁眉苦脸的,亲朋好友怎么会叫我“开心果”呢?
@胡波:单纯地用年龄划分人生阶段,注定带有片面性。没有不老的青春,没有不退场的一代。中年危机更是一种心理状态和心智模式,除却外部压力,总会有其内在共核的东西——那就是不断增长的生活阅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及内在的反思和进步。
@酒神祭祀:问题不是中年危机,而是感觉自己会孤独终老,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感觉越来越强烈。
@焦陆杰:没有女朋友,没有车子,更没有在雄安新区买一套房子,我就莫名其妙地步入了“中年”,心中确有不甘。其实,只要每天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每天都能努力追逐理想,那么,不管这个年龄线如何划定,自己的青春之火都将永不熄灭。
@梦迪:95后路过,毫无中年危机之感。加入“考研党”群体,大学生活开始变得简单、安静、平和。有没有危机,关键看是否有压力,以及心态如何。
张坤(中国青年报社社长、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