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4月0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实习医生说

急诊室里 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容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4月06日   06 版)

    最近一周我在急诊科实习,感触颇多。

    急诊科是医院临床科室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收治的病种多是来自各个科室的急症,所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病房中看不到的症状。急诊也是最能体现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精神的地方。

    这是一家国内顶尖三甲医院的急诊科,但面积很小,只有3条短短十几米的走廊以及两边几个功能齐全的房间。急诊科配备的留观室里有病床,但在这短短十几米走廊的两侧,还是摆满了临时病床,或是因为急症仍需处理、或是病房已满暂时无法入院。不到3米宽的走廊,两边如果各放置一张临时病床,中间过道就仅容两人并行了,所以每当有病床、轮椅或仪器通过,便能听到一路“让一让”的喊声。

    实习生每天一早的第一项任务是给病情严重的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当我第一次看到患者名单及位置时,十分惊讶:因为都是临时病床,我只能知道患者的大致位置,而且病床常常会挪动。要在这里尽快找到患者,就只能靠吼。再加上个别患者因疼痛发出的呻吟、家属和医生的交流、新来就诊患者的问询、喇叭里的预检台危急值警报,急诊科给人的感受就是拥挤和嘈杂,带给人紧张和焦虑感。

    急诊科的医生总是处在焦头烂额的忙碌状态。这里的医生一部分来自急诊科本科室,还有一部分来自其他科室。在急诊科工作,医生需要时刻关注留院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需要应对病人及家属的询问,并同他们交流治疗方案,还要向会诊医生交代病情。大多数时候,医生们必须轮流吃饭才能确保办公室一直有人值班,也有医生忙得顾不上吃午饭,就在办公室啃个干面包,稍微垫垫肚子。

    急诊科危重、急症患者多,这意味着医生们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再加上三班倒的工作制(每8个小时一班),在急诊科长时间工作,体验不会太好。就国内情况而言,真正愿意去急诊科工作的医学生很少,我非常敬佩急诊科的老师们,希望患者和家属在求医过程中也能够注意到他们的辛劳,尊重他们。

    这里,我结合自己在急诊科实习的所见所闻,为读者提供两点急诊求医建议:

    第一,慢性或程度较轻的疾病,患者尽量去门诊就诊。急诊是处理危急病人的科室,常见的病症如较严重的外伤、严重的急性疼痛、突然发作的昏迷痉挛等。很多患者因为平时工作时间与门诊时间冲突,于是选择下班之后到急诊就诊,但就诊时碰到的医生很可能并不是对应疾病所属科室的医生,因此只能做一些基本的处理,无法进行深层次、更专业的处理,对患者的帮助可能不大。这是目前医疗资源无法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听闻的关于患者与医院的纠纷多属于此类型。

    第二,急诊科就诊多按病情轻重缓急的顺序处理,病情较轻者稍安勿躁。患者就诊最先要经过预检台,预检台的护士会对患者的情况做基础评估,医生们在见到患者后也会做进一步的评估,以确定病人需要何种程度的处理。我常常看到病情较轻的患者或家属过分紧张,打乱急诊科救治秩序、耽误治疗的情况。一个急诊病人病情是否危重,医护人员有着较为专业的评估知识,绝不会随便放过任何一个需要紧急处理的病人。而真正危急的患者,要么昏迷,要么神情淡漠对外界刺激没有太大的反应,并没有过多的气力和医护人员争执,大吵大闹的往往是病情较轻的患者。医生和患者彼此都多些耐心,总不会错。

    医生需要掌握精湛的医治技术才能称得上是“好医生”,但大多数人常常忽视“好患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总是忘了要求自己。除了充满着希望与新生命诞生之喜悦的产科,一提到“医院”人们总觉得这是一个“晦气”的地方,患者有身体不适时才来到这里,而医护人员则长时间地在这里工作。他们要不断面对器官的衰败、病变、溃烂,面对死亡。看到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如此辛劳,也看到病患及家属为的病痛及担忧,我默默地希望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都能拥有好的体验。

容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4月06日 06 版

全国公立医院将彻底告别“以药补医”时代
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 湖北在行动
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交一份优质答卷
急诊室里 扮演好各自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