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新玲)4月8日零点起,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全面实行,这意味着北京彻底终结了有诸多弊端的以药养医模式。北京全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和挂号费、诊疗费,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设立医事服务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到几家医院实地采访了解到,医院的药品降价明显,总体降幅在20%左右。
按照之前公布的《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取消过去的挂号费、诊疗费,新设立医事服务费。以三级医院为例,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50元,急诊服务费70元,副主任医师60元,主任医师80元,知名专家100元,住院医事服务费每天100元。门诊和住院医事服务费均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参保人员就医报销流程保持不变。
由政府设立的北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为20元,参保人员就医时,只须缴纳1元,其余19元由医保基金结算;60岁以上参保老人则无须缴纳这1元。
“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是此次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原则,北京市对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了有升有降的调整。上调护理、中医、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下调CT、核磁等大型设备检查收费价格。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同仁医院以及几家社区医院了解到,虽然增加了医事服务费,但门诊和住院医事服务费均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而且药品、大型设备检查费用明显降低,比如过去一盒降血脂的“立普妥”由原来的74元降为55.5元。不过,外地来京就医患者,医事服务费如何回居住地结算仍不明确。
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涉及各家医院的信息系统切换。在前期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参与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3600多家医疗机构在4月8日就诊前,信息系统100%切换成功,开诊首日信息系统100%运行正常。信息系统切换没有影响到对患者的接诊、检查和治疗。北京城六区114所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实现了先诊疗后结算的新服务方式。
北京市卫计委对221家医疗机构进行了数据监督,数据显示,医改首日门急诊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7.7%,门急诊药占比下降了7.7%。由于改革前两日是休息日,门诊量与平日有所不同,数据还有待较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
医药分开改革正式实行之前,“北京市药品阳光采购平台”先期运行,目前共有7000多个品种。据统计,医改首日药品采购节约费用751.3万元,降幅达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