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4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大学情侣速配:心里想什么就看到什么

宋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4月12日   02 版)

    很多人觉得大学不应该推广类似活动,其实是自己的观念接受不了,当传统的婚恋观念,与现代的积极开放的相亲、约会等方式相碰撞,会演化成一种观念和常识之争。

---------------------------------------------------

    近日,一场声势浩大的真人版“非诚勿扰”——千人单身联谊活动在海淀区双清路某酒店举行。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中科院等数十所京城院校的上千位男男女女等待着情侣“速配”。有人将此称之为大学“情侣速配”,并据此认为这种“合约情侣”不靠谱。(《北京青年报》4月10日)

    “报名的很多,在一起的很少”。这大概是很多人对大学“情侣速配”的看法,以至于在评判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持质疑或者否定态度。然而,类似活动非但没有因质疑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原因在于,目前很多大学的交友相亲活动,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来自一种社会焦虑的深层次传导,属于社会婚恋观念在校园中的“镜像”。

    俗话说:“你心里想到什么,眼里就会看到什么。”言外之意是如果你思想单纯,便会认为这种“情侣速配”活动并无大碍,而如果你“想入非非”,那么显然,思想复杂的你连看一眼这样的活动,都会觉得“不干净”。很多人觉得大学不应该推广类似活动,其实是自己的观念接受不了,当传统的婚恋观念,与现代的积极开放的相亲、约会等方式相碰撞,会演化成一种观念和常识之争。

    按照传统的婚恋观念来讲,大学“情侣速配”活动确实会给人带来“儿戏”的错觉,但是,类似相亲活动现实中并不少见。诸如《中国式相亲》《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传递的价值理念,时常也是被人一边骂,一边效仿。

    在此之前,有人认为校园爱情不能这么玩,并援引自己所在高校的例子,进行实际论证。但是,通过一系列对比可以发现,这种具体论证的背后,实际上走入了一种“逆向合理化”的误区。即“人们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如果与以前一贯的认知产生分歧,就会产生强烈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具体到如今对于“情侣速配”的种种质疑声中,这种观念落差是引起舆论一边倒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对于类似的大学“情侣速配”活动,我还是比较认可的。第一,大学校园里面的各种活动,其实并没有想象得那么肮脏,很多活动的初衷,是促进大学生扩大交往面,缓解压力和情绪,并非外界所描述得那么不堪;第二,很多大学生在进入更高一层的年级过后,社交活动其实会减少很多,社交活动一减少,个人的知识面和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受到影响;第三,造成类似活动层出不穷的原因,不是大学校园文化的“走偏”,而是随着社交频率和社交媒介的发达,社会上的一些焦虑、价值观等,在高校这种较封闭的“象牙塔”里面,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联系到上世纪80年代“禁止大学生恋爱”的规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的大学“情侣速配”活动,何尝不是一种进步。人们在批判的同时,不妨也反思一下自己:如果不是整个社会和大众对剩男剩女,存在标签化的片面理解,大学生又怎么会有危机感?如果现实社会的价值观不存偏差,那么大学举办个相亲活动,又怎么会被人视为“洪水猛兽”?如果能够拓宽大学生们的交往面,合乎人际交往的规则,多一点真心,少一点套路,这样的活动有何不可呢?

宋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4月12日 02 版)

官员坠亡为何总伴随“死了一个贪官”的流言
“共享图书”失败 不是所有创业都能装进共享的筐
雄安房产新政能否为国人趟出一条安居路
房奴终于成了一个骄傲的阶层?
“空巢青年”并非一些人所说的那般娇气
大学情侣速配:心里想什么就看到什么
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