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4月1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蒂勒森访俄“探路难”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关健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4月13日   04 版)

    4月11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新闻发布会。普京说,美国正准备在大马士革南郊再度挑起事端,对俄挑衅,俄将向联合国国际法院提出申请,对叙化学武器事件进行彻底调查。 新华社/美联

    不出所料,普京终究还是准备见见他的“老朋友”蒂勒森了——在绷到最后一刻、玩完“欲擒故纵”的心理战之后。

    此时,拉夫罗夫和蒂勒森的会谈还在进行之中。前两天对“普京是否会接见蒂勒森”这个简单问题总是无法给出明确答案的俄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终于对记者说:“如果拉夫罗夫和蒂勒森认为有必要向总统汇报会谈情况,普京总统今天有可能接见两人。”看来,“最近有点儿烦”的普京最终还是准备拨冗接见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以来首位访俄的美国内阁成员。

    拉夫罗夫和蒂勒森12日会谈的开始中规中矩,还算客客气气,但两人冷峻的表情让人有“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之感。美国空袭叙利亚,打了普京的人、动了普京的奶酪、伤了普京的心,不仅露出了特朗普中东政策的端倪,也一巴掌把俄美关系打回了原形。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俄罗斯杜马议员曾期待俄美关系很快走出寒冬、迎来春天。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叙利亚的大漠孤烟让俄美关系理想和现实之间难以填平的沟壑一览无余,而且这沟壑已成了鸿沟。美军空袭叙利亚让俄美旧怨未解又结新仇。俄罗斯学者干脆发表文章说:“忘记大交易吧!”“大交易?谢谢,不!”

    本来,蒂勒森此次莫斯科之行有许多议题要谈,乌克兰、美欧对俄制裁、叙利亚、朝鲜等。叙利亚问题曾被普遍认为是特朗普入主白宫后俄美最好谈、最容易做成“大交易”的标的,可以以此先易后难地把俄美关系拉回正轨。残酷的事实证明,看似最容易的事却变成了俄美关系正常化的“拦路虎”。

    但是,再难迈的坎儿也得迈,再难谈的事也得谈。4月12日上午,拉夫罗夫在与蒂勒森会见时,一开场就称蒂勒森此行非常及时,使双方可能公开而诚实地就两国总统达成的共识交换意见,此时建立更广泛的反恐统一战线十分紧迫。拉夫罗夫说:“不要逼俄罗斯做虚假的选择,即‘和我在一起’还是‘反对我’。”拉夫罗夫强调,莫斯科想知道美国新政府的真实想法。简单的开场白后,记者们被请出会见厅。

    俄罗斯媒体说,俄美两国外长的这次会谈并不会轻松,也许会谈上几个小时,甚至谈到深夜。诚然,拉夫罗夫的谈判对手是“来者不善”,“商而优则仕”的蒂勒森显然不是“亲俄者”,最多是“知俄者”。在欧美,不知俄者,黑俄不够;知俄者,为俄添愁。不知俄者,虽振振有辞、喋喋不休、咄咄逼人,俄罗斯并不以为意;知俄者却往往能够刀刀见血、剑剑穿心,波澜不惊却让俄如临深渊。所以,俄美外长的这场“智斗”戏很有看头。

    这几年,俄美关系一斗就破,常斗常破,破了再补,补了再斗。就这样,俄美关系如过山车般忽上忽下、忽冷忽热,转换几乎没有缓冲,翻脸如翻书。而且,俄美每次怒怼时似乎都摆出“破罐子破摔”的架势,双方都喜欢“打开天窗说亮话”,把丑话全说在明处。

    这不,普京11日就表示,特朗普执政下俄美信任水平没有改善,还可能下降。普京还说,美国今天在叙利亚的举动让人想起美国当年在伊拉克的所作所为。普京表示,特朗普此举是为了平息欧洲的“反特朗普情绪”,并“通过把叙利亚和俄罗斯确定为共同的敌人而团结西方世界”。普京警告称,有人在叙利亚酝酿新的挑衅行动,以引发事态进一步恶化。而俄罗斯卫星网消息称,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电视台采访时就有关阿萨德的提问回应称:“如果俄罗斯不去支持这个畜生,就不会出现问题。”

    虽然普京和特朗普都表现得寸步不让,但普京是不会轻易放弃俄美关系的。毕竟,普京真心想为2018年的俄罗斯总统大选创造一个更宽松的内外环境。所以,即便俄美关系未能如愿“高开”,普京11日还是强调,俄罗斯愿意耐心等待,希望俄美关系未来还能出现积极趋势。

    看来,虽然普京自己也不知道与蒂勒森之间“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但普京还是“愿意等待”俄美关系的回暖。

    本报北京4月12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关健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4月13日 04 版)

美联航暴力赶客惊动白宫惹恼公众及投资者
蒂勒森访俄“探路难”
菲总统杜特尔特:不会在南海部署“攻击性武器”
法国大选:“勒梅对决”未开 金融市场已慌
中央环保督察组直指北京大气环境治理薄弱环节
中央环保督察组揭上海垃圾跨省倾倒根源
北大放宽专业转出限制
“史上最长”环保督查开始 4天发现679家违法单位
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将“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