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3月,乘用车国内销量增长速度为-1%,也就是说一季度出现了负增长。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严峻的情况,这种季度性的负增长也是近几年来十分罕见的现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达了它对第一季度车市的担忧。
近日,全国乘联会发布了我国3月的乘用车产量、批发量及零售销量数据。3月,我国广义乘用车产量为2170764辆,环比增长18.9%,同比增长1.9%;广义乘用车批发销量2086929辆,环比增长28%,同比微增1.4%;广义乘用车3月零售销量达到1958905辆,环比增长30.8%,同比增长1.6%。
从各个细分市场来看,今年一季度,SUV市场继续一枝独秀,轿车市场与MPV市场则走势偏弱,出现了零售销量同比下滑的局面。数据显示,一季度轿车零售销量为2575648辆,同比下降9.4%; MPV零售销量554291辆,同比降幅高达13.6%;而SUV零售销量达到2276874辆,同比上涨15.1%,SUV与MPV成为增长的两极。新能源车方面,3月新能源车销量27568辆,形成环比增长67%的较强局面,这主要归功于京沪市场新能源车需求的有效拉动,加之微型电动车的增量。
总体来看,一季度汽车市场的销量情况并不乐观。数据显示,狭义乘用车国内销量下滑1%至5406813辆,广义乘用车下滑1.7%至5555878辆,乘用车整体零售销量出现了近几年来较为罕见的负增长。据乘联会分析,今年3月狭义乘用车零售达到190万辆,同比增长3%,这也是1至2月零售下降2%基础上的持续缓慢回暖。但1至3月的累计零售仍是1%的负增长,这是在受到春节提早、税费减免阶段性退出、韩系偏弱、近期消费不旺等综合因素影响下的结果。
“1月零售同比增速下降10%,表现较差,2月有春节因素促进的增速回升到10%,3月的增速应该是延续2月的节后回暖态势,但3月环比2月零售增31%的恢复速度不快,尤其是3月第2至4周的零售回暖速度几乎为零,最后一周走强也有努力的成分。” 崔东树表示。
今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交易弱化,特别是零售销量的下滑进一步加剧了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对比来看,3月厂家生产了217万辆车,批发销量为208.6万辆,厂家的库存增加了将近8万辆。而3月的零售销量为195.8万辆,与208.6万辆的批发量数据相差超过12万辆,经销商的库存量进一步增加。
“历年为实现1季度的开门红,车企有能力稳住3月批发,因此多年来3月批发连续同比增长12%左右,而今年3月批发1%的增速低于12%大约10多个点,说明市场压力超出厂家调控范围。”崔东树分析,“考虑韩系的批发损失带来4个点增速下降,消费恢复较慢因素导致差距预期较大。3月末厂家库存环比2月增加11万台,经销商库存增加7万台,形成1季度的厂商持续增库存的现象。”
崔东树认为,目前汽车产销状态是消费低迷的体现。企事业单位和经营业主等消费者购车热情不高,加之共享单车爆发、网约车规模扩张同比急剧减速等因素综合爆发,使得车市增长压力显现。同时,有部分观点认为,楼市过高的资金需求也抑制平民消费,导致3月的中小型车环比增长不强,楼市、股市、车市的关联效应也更为复杂。
从数据来看,2017年的中国车市增长偏弱,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增速放缓问题较明显,但豪华品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据乘联会分析,楼市的火爆促进了车市的分化。首先,高房价对家庭消费的挤出效应是较全面的挤出。没买房的家庭需要更多的储蓄满足首付需求,想换房的家庭也需要更多资金弥补不断加大的新旧住房差价的需求,刚买房的家庭需要面对更为高额的还贷压力。如果房价不大幅下跌,其积累的释放效应对车市的负面影响将持续。但受益拆迁、改造的人群及在本轮地产飙涨中套现房产的高端人群消费能力增强,有利于高端消费的增强。
全国乘联会预计,4月有清明和“五一”的小长假,买车是较好的踏青出游的选择,这或有利于销量的上扬。更为重要的是,4月19日开幕的上海国际车展和各地展销类车展将为很多新车发布和海量的传播信息提供平台,对刺激消费作用较大。同时,随着韩系车的销售在谷底逐步恢复,也可能抵冲一些下滑压力。但总体来说,由于1至3月的零售恢复速度没有达到预期,持续批发大于零售的经销商库存压力加大,4月的产销将更为谨慎。
程鸿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