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各试点本科自主招生高校已经陆续公布了2017年自主招生简章,报名工作已基本结束。我国自主招生制度从2003年开始推行至今,规模和形式都已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9.2%的受访者认为自主招生减少了教育不公,42.2%的受访者认为加大了。40.0%的受访者认为自主招生减轻了考生压力,31.6%的受访者认为增加了。56.1%的受访者希望自主招生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受访者中,本人参加过自主招生的占18.2%,子女参加过的占19.4%,都没有的占62.4%。家乡在北上广深的占25.1%,在其他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占28.2%,在除省会城市外的地级市的占28.8%,在县级市的占11.1%,在乡镇或农村的占6.3%。
从大城市到乡镇,参加自主招生学生比例依次降低
江迪目前是天津某高校医学专业的大一学生,她通过去年的自主招生考试享受到了降4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去年高考我没能发挥出平时的水平,但通过40分的降分,我考上了心中理想的学校。” 江迪高中一直在重点班,老师平时除了讲高考题目,也会穿插着讲一些自主招生的题目,“一方面给我们备考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
北京某重点高中教师潘虹(化名)对记者说,高三学生还是比较关注自主招生的。“重点班有近一半的同学报名参加了自主招生,普通班也差不多在1/8。但精力分配上,除一小部分学生会给自主招生考试留时间精力外,大部分同学还是全力备战高考”。潘虹介绍,平时老师们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引导,“比如第一时间发布高校招生信息,分享这几年的自招情况等”。
上海高三学生裴兆泽(化名)曾获得过全国英语创新作文大赛的一等奖,报了苏州大学和山东大学的英语专业自主招生考试,“但自主招生报名的门槛较高,我身边绝大多数同学条件都不够”。
何霞(化名)来自一个三线城市,目前已在北京工作两年,谈到自主招生,她坦言,家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自主招生考试的录取名单上还是重点中学的学生更多。
民调显示,15.4%的受访者周围参加自主招生的人非常多,66.4%的受访者表示有一些,16.1%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少,2.1%的受访者直言没有。
通过交叉分析了解到,从一线大城市到乡镇农村,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比例呈现依次降低的趋势:北上广深(85.4%)、其他省会城市或直辖市(82.9%)、除省会城市外的地级市(81.6%)、县级市(78.1%)、乡镇或农村(71.9%)。
调查中,42.2%的受访者认为自主招生加大了教育不公,发达地区教育垄断更明显,贫困地区学生更难走出去;39.2%的受访者则认为减弱了教育不公,“虚拟录取”“降分录取”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
40.0%受访者认为自主招生减少了考生压力,31.6%认为增加了
“自主招生考试给了考生多一次机会,一定程度上能平衡高考中的偶然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裴兆泽说,虽然自主招生考试在高考后进行,但她在备战高考时仍会投入一部分精力,“尤其是英语学科”。
江迪坦言,她非常偏好医学,而正是自主招生政策帮她实现了这个愿望,“自主招生能给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提供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
“自主招生为人才提供了另一个出路。除了成绩好的,偏科的、有个人兴趣爱好的都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更能为高中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何霞认为,自主招生的考试题型思维发散,还能开拓学生的知识宽度和深度。
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自主招生从2003年实行至今,是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开展的,这个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目前的自主招生受到行政权力的影响较多,高校里缺乏专业的自主招生团队。“行政权力在自主招生过程中起了作用,就有可能导致暗箱操作和腐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该让专业的团队在招生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不是让行政权力起作用”。
对于自主招生,45.9%的受访者认为“牵一发而动全身”,考生投入过多直接影响高考;43.0%的受访者则认为自主招生给予了“偏才”“怪才”更多的机会。其他看法还有:要求平时成绩也稳定优秀,难度太大(40.3%);优惠政策多,增加高考保险系数(31.9%);为学生提供开拓知识面的机会(29.1%);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变得“寡淡”(23.2%);给予偏远地区学生更多升学机会(20.1%);实为优质学生的“小高考”(13.6%)。谈到自主招生的落实效果上,40.0%的受访者认为自主招生减小了考生压力,31.6%认为增加了。
56.1%受访者希望自主招生更加公开透明
提到对自主招生政策的期待,潘虹希望自主招生的战线不要拉得太长,会分散学生过多精力。而大学在自主招生的选拔要求上要更加明确,减少学生的盲目性。“另外就是希望大学能够和中学对接,进入中学,对自主招生的政策进行宣讲、提供咨询等”。
“自主招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题’、‘怪题’,就是缺乏专业招生团队的表现。现在的招生团队没有很强的专业性,有些题目是仓促拼凑起来的。还有就是在生源选拔上,如果有专业的团队,也会考虑生源的综合情况,比如男女比例、生源所在地等。像哈佛大学在录取学生时,同样分数下会优先考虑偏远地区的学生而不是发达地区的学生。”储朝晖表示,如果能发挥专业招生团队的作用,在考题设计、人才选拔上也会更加科学。
“从长远的、理想的发展来看,应该让所有学校的招生都能够变成自主招生,让自主招生成为常态。也就是让所有的学生能够自己选择学校,学校也能够自己去选择学生。”储朝晖说。
如何充分发挥自主招生的效果?56.1%的受访者希望自主招生过程更加公开透明;53.9%的受访者建议完善监管机制,抑制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其他建议还有:大学构建专业的考试招生专家团队(43.7%);为农村等贫困地区考生提供经济、信息等条件便利(42.4%);减少笔试比重、提升面试等综合考察比重(39.4%);科学设计考题,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方式(30.2%);协调各个联盟考试时间,给予考生更多选择(21.0%)。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