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教寻找接班人
今年9月,赵一蓉将要到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继续学业。在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在广东汕头的一所希望小学支教,把22岁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学校里的几十个孩子。
2015年7月,赵一蓉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原本可以在美国一所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但她却选择了回国支教。在支教期间,她将画画引入课堂,还让自己的同学从世界各地给孩子们寄来明信片,让他们知道世界的广阔。
还有几个月,她就要离开这所希望小学,赵一蓉希望有“接班人”接过支教的任务。4月13日,她举行了一场150人参加的网络宣讲会,邀请有能力、有兴趣的志愿者过来填补她的空缺。终于,国内某知名支教组织回应,今年肯定会派两个人到这所希望小学,“请放心地去哈佛大学继续学业”。
一名和赵一蓉一起支教的女生同样从国外留学回来,但女生的爸爸不支持。赵一蓉觉得自己很幸运:“我的父母在农村长大,曾因读书而改变过命运,他们相信我做的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我希望更多人的命运可以靠读书来改变。”
“大家会觉得支教是在奉献,在做事,但我真实的感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我能学到在其他工作岗位上学不到的东西。”赵一蓉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让她能够更加了解自己和了解她所在的农村。
为流浪汉“变出”面包
最近在网上热播一段视频,一位青年魔术师来到街头,请每天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流浪汉们帮自己完成一个魔术。魔术师举着一个托盘,让流浪汉点燃托盘中的火焰,再轻轻一吹,扣上盖子,再打开时,一个美味的面包就出现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奇迹”,但有的流浪汉都感动得哭了。
有爱的魔术是最好的魔术,而使对方不伤自尊地愉快接受,才是助人者的功德圆满。
为骨折医生送热饭
从4月10日开始,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下简称中大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部,常能看到这样一幕:一位老人,笑呵呵地坐在一旁,看着身边的医生吃饭,两人脸上都是止不住的笑意。
这位医生是该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王宇,年届八旬的万金祥是王宇认识多年的患者。4年前,王宇在一次接诊时认识万金祥,其间负责老人的医治,老人出院后,两人还保持着联系。万金祥说,王宇为自己操了不少心,“很多次,晚上十一二点还打扰王医生,他连夜赶到医院,真是没少耽误他休息”。
4月8日这天,万金祥在医院见到王宇,发现他腿骨折了,打着石膏还在接诊。万金祥当下就决定给他送饭。自己买菜,老伴儿烧菜,变着花样做,在汤里还特意多加一只蛋,为王医生补身子。为了让王宇尽快吃上饭,饭菜烧好,万金祥打车送去。他还在保温桶外面套上一个密封塑料袋,又用一条新毛巾包着,这样到了医院,饭菜还是热乎的。
万金祥说:“虽然王医生一直不让我送,但他都救了我的命,我给他送点饭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也80岁了,请他吃饭他不吃,送礼物他不收,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报答他。”
王宇说,他身边的医务工作者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从病人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多去关心患者,患者才会信任你。”